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科技的影响
2023-12-24147
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基本上是中国创造的,15 在明代中叶之前, 同时期,中国的科技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有着巨大的影响。自16世纪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相继发展科技, 而且中国的科技从此开始停滞不前, 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历史开始了。但我不同意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观点。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特点、精神实质及其价值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现代科技的影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就开始萌芽,生产工具的改进和铁器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到隋唐时期, 它也达到了科技的顶峰。直到15世纪的明代中叶, 同时期,中国的科技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四项发明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指南针为新路线的开辟做出了贡献,使郑和能够七次下西洋;火药的发明为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奠定了基础;造纸和印刷的出现也对后代产生了重要影响。直到西方国家开始工业革命,大力发展科技,而中国的科技开始停滞不前,远远落后于西方。对此,有人认为中国科技落后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但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要正确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特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反映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概念形式的总体表现,是指生活在中国地区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为中华民族代代继承发展,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悠久的历史、深刻的内涵、优良的传统文化。简单地说,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代表。长期以来,儒家思想被误解为科学的对立面,成为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对象。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文化不自然排斥科学, 其核心是和谐, 人内心的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人与天地万物自然和谐, 排斥一个独秀, 各自的发展,即天人合一的思想。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可以长期传播, 它具有开放的质性和特点。这种开放, 一方面表现为中国各民族相互学习,共同创造。另一方面,善于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例如,儒家思想可以实现现代与古代的融合 、最新与最旧的统一在于儒学本身具有采众长的精神,因此具有“ 永久存在的性质。”“ 只有儒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精神,才能汇聚众家之说,汇聚成洪流。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民族特色、代代相传、博大精深的特点。
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科学实用的文化。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无可争辩地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和丰富的思想来源。从现代系统理论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自然观为基础,属于绝对整体理论的系统观念,是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整体字宙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服从于宇宙的整体规律,即自然命运。这一规律支配着非生命世界和生命世界,支配着自然和社会,甚至支配着人与神,但它只属于宇宙的整体。[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围绕人类社会建立起来的。它不是故意寄托宗教和神灵,也不追求纯粹的自然知识体系,而是注重人类社会关系的和谐和道德人格的完成。[2]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代表。自孔子成立以来,儒家思想一直倡导“寻求道、学习和应用”。孔子之道,就是“天人合一”之道。孔子说“博学”,主张“多闻,择其善者而从,多见而知”(论语 述而》)。孔子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社会文化、伦理和道德知识,还要学习自然知识,成为“志于道、德、仁、艺”的绅士(论语 述而》)。这里的“游在艺”就是学习“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数”实际上包含了古代的数学知识。
传统儒家包容科技知识,不仅重学,还重视自然知识和科技,高度重视科技研究。《夏小正》由孔子及其学生整理、研究和撰写、《禹贡》、当时,《月令》等都是重要的科技作品;《诗经》、《尧典》、《周礼》等也包含了丰富的科技知识。这些先秦儒学的科技作品和科技成果,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科技的知识基础。李约瑟先生在《中国科技史》第三卷中说:“在历法领域,数学属于社会上正统儒家知识的范畴。“[3]儒家思想注重继承和传统,保存、继承和发展了大量古代优秀的经典、历史、子、集、农学、天文学、医学、数学等经典,为科技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儒家思想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使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科技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开放、自我更新、不断完善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儒家文化是核心内容。汉唐时期,儒家文化占有绝对的学术统治地位。其中,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成为中西交流的主要渠道,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市。汉代中外直接交往仅限于中亚和印度,最远的是班超副使甘英到达波斯湾。隋唐时期,中国与中近东、印度、日本、南洋群岛的联系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商人和使臣之间有着无尽的联系;装满货物的商船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航行,旅上的骆驼和马在古丝绸之路上奔驰。唐代,在长安留学的日本学生多达500或600人。宋代,高丽、印度、越南、日本等地的留学生开始向开封输送源源不断。[4]
同时,中国造纸、印刷、指南针、火药、丝绸、瓷器、印度、中亚文化也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服装、习俗、饮食、语言、艺术、科学、历法、数学、医学、各种宗教、财产进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同时,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大挑战,现代知识产业通过反思和思考, 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他们的辛勤工作,使现代文化在各个特殊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思想文化观念正在形成, 新的研究方法不断产生。学者们开发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几门新学科陆续建立。
现代传统文化, 不仅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通过严厉的审视和批评, 有了进一步的创新, 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明末时期的科学非常注重数学化或定量化的描述,这是现代实验科学萌芽的象征。李时珍《本草纲目》、朱载 《律学新说》、潘季驯《河防一览》、程大位《算法统宗》、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吴有性的《瘟疫论》等都是具有世界水平的作品。在短短的 67 年中(1578 年~1644 年)出现了这么多优秀的科学专业, 其频率高,学科范围广, 它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社会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以中央封建专制为主体,长期封闭、短期开放的中外文化交流形成的文化体系。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不利于自身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主义缺乏西方的“平等、自由、民主”精神。在封建专制的基础上,人才和思想难以创新。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群体,忽视个性,强调伦理和自然,不利于科学精神的培养。此外,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封建主义创造了中国科技发展重实践技术轻科学理论的特点。
五、展望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代代相传,延续了5000年。没有西方文化的缺陷,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一脉相承。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不可分割。儒家文化博采众长,善于吸收许多地方或外国文化,融合自身发展和完善。儒家作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吸收了道教和佛教的内容,使儒家文化更容易接受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以开放的态度接受、包容、吸收和消化各种外国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因为它是我们科技进步的基础。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传统文化都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民族气节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虽然有自己独立的文化体系和内容,但现在不断整合我们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讨论传统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其目的是吸收西方文化的本质,即他们的科学精神,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民族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现在应该有辩证思想,批评、选择和吸收所有有价值的文化成果,学习优势;放弃所有腐朽的东西,综合辨证、创新,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社会主义文化,促进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必须发扬和继承中国传统的优秀精神内涵,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应对新的挑战。
- 上一篇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十篇
- 下一篇习近平总书记访问福建武夷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