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 超越 升华G122
2023-12-24162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超越和升华。这一升华体现了新型国家观念的升华,新型社会观念的升华,新型个人价值观的升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 超越 升华
G122[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和培育了优秀的文化基因,产生了许多公认的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遗产来自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反映了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基础和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一致性
中华民族的传统国家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目标,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应指向现实价值,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人民幸福健康的前提。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富裕。中国古代社会孕育了一个有价值的国家概念。孟子云“民为贵,国家次之,君为轻”,表明人民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内在一致的。《尚书》还指出,“民只邦本,本固邦宁”强调人民至上的国家理念,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中华民族传统社会思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要求。首先,自由是人类永恒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由的追求历史悠久。比如孔子向往的社会是自由的大同社会,陶渊明向往的是天堂般的美好生活。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等观也体现了古人心目中的社会理想。例如,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就提出了生产资料的平等观,认为君主与平民之间没有区别。第三,公正是社会良心的体现。《左传》指出:“贪吃,冒着货贿,侵欲崇奢,不能厌倦;积累积实,不知纪极;不管孤寡,不同情贫穷,世界上的人都比三凶更贪吃。这种对贪图别人钱财的深恶痛绝,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公正观念。最后,在中国传统儒家德治思想的主导下,法治理念也体现了一定的价值。在中国历代的治理措施中,法治和德治并重。例如,韩非子特别强调法治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认为只有通过法律才能实现明确的奖惩。
中华民族的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爱国、奉献、诚实、友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要求。首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光荣传统。中华民族的发展经历了沧桑,但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屈原到岳飞再到戚继光,这些爱国英雄代代相传。他们宝贵的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为国家利益而奋斗。其次,奉献是中华民族传统工匠精神的体现。中国是一个以勤劳为家风传承的国家。认真履行职责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精神。第三,诚实是立身处世的基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重要道德标准,是国家的基础。一个不诚实的国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人们很难获得归属感。第四,友好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标准。孔子曾经说过:“有朋从远处来,不亦乐乎”;孟子还表示,“爱人者永远爱,尊人者永远尊重”,这些观点都强调待人要友好友好。
当代传统文化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升华中国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活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体系正常运行、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它不仅是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继承,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超越和升华。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新国家观念的升华。富强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涵之一。回顾历史,中国古代早就有富国强民的思想;今天,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富强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追求,并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了富国强民传统观念的升华。列宁曾说过,“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理论意识,符合人民群众对国家的期望。国家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与世界舞台上的国家形象密切相关。和谐是传统和谐观念的升华,旨在寻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新社会观念的升华。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的飞跃。自由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倡导从个人修养的角度追求和实现自由,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是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自由,是一种真正的自由。中国传统的平等观念主要是追求经济地位的平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平等,是在实现以生产资料为主体的经济平等的前提下,实现人类发展的平等。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公正的观念多指正直,不偏袒,如《论语》中指出:“政治家,正也。“法治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是指法治的法治理念,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形成的“使法治成为一种信仰”的理念,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法治理念的升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个人价值观的升华。它把“爱国主义”放在个人标准的首位,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延续。与传统的爱国主义相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主义理念具有更丰富的思想内涵。爱国主义的前提是政治认同。不仅如此,爱国主义还包括文化和心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奉献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必要前提。在尊重知识、人才、劳动的理念下,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敬业精神是对劳动观念的升华。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个人,也关系到国家。“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一个缺乏诚信的国家不能站在世界的森林里。中国共产党不仅把诚信作为人际关系的基础,而且把诚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支撑。以诚信为建设信用体系的基本价值依据,能有效实现传统诚信观念的现代升华。友好是公民维持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本道德标准,如“自己想站起来,自己想达到人才”,反映了友谊和仁慈的精神。友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个人价值目标之一,不仅是个人良好修养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美德的坚持和认同。
(作者:淮阴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本文为“协同创新视野下区域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B-b研究成果/2013/01/065)
【参考文献】
①秦磊:2015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的研究》和《沈阳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②蒋大涛:2016年,《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和《鲁东大学硕士论文》。
③2014年2月26日,《人民日报》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聚灵魂、凝聚气强基础的基础工程。
编辑/王妍卓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的原创内容。请回复任何单位或个人授权的微信身份证。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
-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