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023-12-24134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教师,他经常根据教学需要编制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的总体组织计划和行动计划。让我们参考你需要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供您参考。我希望它能帮助有需要的朋友。
绪论
一、传统价值
传统并不意味着陈腐和衰老。传统文化包含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一直被人们继承,比如语言和文字。
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任何文明都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传承而形成的。任何文明和文化都是传统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发展总是以继承为基础的,如生物的发展和进化、遗传和变异。如果每一代人都从零开始,它仍然是一个原始的社会。
人类文明中有永恒的价值,值得人们长期珍惜。
事实上,没有一个民族或国家不珍视其传统文化。
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同化力: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黑龙江流域、珠江流域。
延续: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从未中断过,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凝聚力: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祖国的热爱;海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和执着。
影响:中华文明对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影响。“儒家文明圈”;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评价。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准确而深刻地了解我们的民族本身;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优良的传统,放弃坏习惯。
思考题
1、传统有什么价值?
2、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文化的意义
广义文化的意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简单地说,人类的一切都是创造的。
广义文化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狭义文化的意义:只指精神文化。毛泽东的解释:某种文化是某种政治和经济观念形式的表现。当人们将文化与政治和经济进行比较时,这种文化就是狭义的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含义
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风格和概念代代相传。民族或地方文化必须是传统的,传统文化必须是民族或地方的。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字、文具(毛笔)、餐具(筷子)、乐器、武器、建筑、中国画、民间音乐、象棋、书法、武术、节日、农历、京剧和戏剧、民间艺术、中医、中餐、各种习俗等。
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化的区别。古代和古董。
思考题
1、传统文化的意义。
2、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
3、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化的区别。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特征
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最大特征
伦理道德的含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对比中西文化:“德文化”和“智文化”。例如: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
二、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遍表现
哲学:“天命有德”“天命无常,唯德是辅”
史学:“寓褒贬,别善恶”
文学:“文以载道”
教育:“教之道,德为先”、“首孝、次见闻”
政治: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
三、讨论中外学者
欧洲学者的评论。黑格尔等。
现代中国学者的评论。“中国人尚德,西方人尚力”“中国人崇义,西方人重利”
思考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最大特色。
2、比较中西文化。
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特点
一、非神学理性色彩
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宗教传统。欧洲和美国的基督教,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教,亚洲各地的佛教。宗教组织是伦理道德的主要宣传者和宗教外衣。
儒家思想的理性色彩是中国传统观念的主流。儒家的入世精神和人文传统。
二、理论表达博大精深
历代儒家经典:孔子-“六经”、汉代-“七经”、唐代-“九经”、宋代-十三经“十二经”。
道家、墨家、法家等。
三、以宗法制为渊源,以亲情为基础
宗法制度的意义。家庭伦理及其延伸,家国融为一体。家庭和社会伦理的延伸。例如:孝顺父母——尊老敬长。
思考题
1、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特点。
2、社会伦理与家庭伦理的关系。
四:传统的宇宙观
一、天命观
关于天的概念。天命观的普遍表现。“天不变,道不变”,“听天由命”,“奉天承运”,“为天行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积极的天命观:“制天命而用”,“尽人事,待天命”。
二、天人合一思想
人性天赋:性善说,性恶说。
人际关系与天道的统一:“人际关系,天理也”。
天人感应。
对比:欧洲人强调人与天的对立和斗争。中国人强调人与天的和谐。
三、通变思想
穷变通达观念。“穷则变,变则通,通则长”。一切都要改变,不改变就不能继续存在。
历史上的变法改革。
四、人本主义
以人为本的意义。以人为本,“人为万物之灵”,人与天地并列。
欧洲历史上的神学统治。儒家入世精神和人文传统。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中国传统人本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区别:前者强调
是整个人,人。后者强调个体人。思考问题
1、积极和消极的天命观。
2、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和积极意义。
3、通变思想的意义。
五、传统政治观
一、尊君
尊君的思想理论基础:宗法观念;“自然法则”观;命运观;国家统一的需要。
“汤武革命,顺天应人”,“伐无道,杀暴秦”。具体的皇帝并非不可反对。
尊君观念在维护统一等历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重民(民本主义)
“尊天保民”;“民为贵”;“君舟民水”。
统治阶级宣传重民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其统治。
重民与尊君的关系:国以民为本,民以君为主。
民本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区别。
三、统一思想
中国早已是一个幅度辽阔的国家,广大的中华民族早已形成。
世界统一的概念。国家统一的共同愿望。
四、华夷之别观念
“夷”的概念和各种称谓。从“尊王熙夷”到“驱除鞑靼人”。造成华夷之别观念的原因。
思考题
1、古代统治阶级宣传重民的根本原因。
2、评价民本主义观念。
3、华夷的其他含义及其原因。
六、传统人生观
一、奋发有为,立功立业
古圣贤的言论、事迹:孔子“学而不厌,教人不厌”;《史记》讲述了古圣贤在困难中的奋斗成就;岳飞的《满江红》;儒家一直倡导“修、齐、治、平”。许多关于奋发有为的成语。
二、修身养性,自我完善
修身养性的含义:自省、自律、自励。“五日三省五身”,“为仁由己”,“人人都能为舜尧”。
修身养性的意义。自我完善;建功立业的前提和基础。
士大夫推崇超脱
士大夫的意思。道家思想的影响。士大夫超脱的表现。
超脱的负面表现和意义。
超脱的积极表现和意义。“淡泊名利”。
思考题
1、修身的含义。
2、修身的意义。
3、如何看待超脱?
七、传统社会观
一、“只读高”“学优则仕”
士农工商的社会排名。科举制度和阅读官员。“诗书人家”、“书香门第”。
二、轻视体力劳动者
“劳动者治人,劳动者治人”。当代关于“白领”和“蓝领”的思潮。
三、鄙视商人
历代重农抑商政策。“无商不奸”的普遍意识和道德观念。士农工商的社会排名。
四、“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父母和丈夫的绝对权威。婚姻包办。男尊女卑和各种妇道。
五、均富思想
“不患寡而患不均”。一些王朝实行均田制。起义口号“均贫富”。
思考题
1、如何看待“读书高”?
2、为什么在传统观念中鄙视商人?
3、如何看待均富思想?
八、传统价值观
一、传统价值观的一些范畴
孔子“三达德”;孟子“四端”“四德”“五伦”;管仲“四维八德”;董仲舒“三纲五常”。墨子“尚贤”、“非攻”、“节用”等。
二是传统价值观的主要特征
仁义:仁和义的含义。一切美德的总称。道德,侠义。“舍生取义”。传统的义利观,古代的义利之辩。
孝道:孝道的意义。孝道在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突出地位:“孝为仁之本”。
忠诚:几个忠诚的对象——国家、民族、君主、主人、朋友等。忠诚有时是忠于国家的表现。忠孝不能两全其美。
重礼:1、待人谦恭,2、遵守规矩。
守信:君子与恶棍的重要区别。
知恩图报:“投桃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孝敬父母也是一种知恩图报。
保持节操:遵守固有的道德信念。“威武不屈,财富不淫,贫贱不移”等等。
节俭。
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思考题
1、如何看待义利关系?
2、如何对待孝道?
3、礼物的不同含义。如何看待各种礼物。
4、保持节操的意义,如何看待各种节操?
九: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追求和谐,追求和谐
(1)各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
人际关系;治国之道等。
一方面,封建社会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是不平等的。另一方面,在思想观念上,我们希望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妻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和追求天人合一。在治理国家的道路上,我们强调刚柔结合和恩惠结合。
(2)和而不同:“和为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自然。五颜六色,五声五味。各种生物相生相灭,形成生态平衡。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相互配合。地方特产交易,各种文化交流。
同样是一样的,单一的。这不仅不美好,而且使世界和社会无法持续存在和发展。
中国正在建设和谐社会,追求和谐世界。霸权国家试图用自己的模式和文化塑造整个世界。
2、尚中,不走极端
中庸之道的意义。中庸之道的积极和消极意义。
“过犹不及”,向真理方向多迈出一步就是谬误。
社会上的许多矛盾和纠纷,特别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应当通过调和和妥协来处理和解决。
事物的发展将会有质的变化和飞跃,导致新事物的产生。改革和革命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因此,我们不能通过和解和妥协来处理和解决所有的矛盾。
思考题
1、和和同的区别。
2、追求和谐的意义。
3、中庸的积极和消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相关文章:
08-08-08中国传统文化精选作文
春节(精选)12-26中国传统文化
01-27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12-06-06
05-08-08中国传统文化试题
08-08-08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09-29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07-14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_250字05-09
-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 下一篇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