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意义?
2023-12-24137
短短14个字,“一杯清茶道汉唐,妙笔丹青画平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也描绘了学习和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雅与洒脱。曾几何时,随着信息化的到来,文化的实用性逐渐排斥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传统文化在电视节目中的份额也越来越小。然而,随着易中天在电视上谈论“三国演义”,一个濒临淘汰的专栏——“百家讲坛”迅速进入人们的视线;易中天评论了汉代的风云人物、阎崇年讲述了《清十二帝疑案》和《大故宫》、于丹讲述了《论语》的经历,王立群讲解了汉宋历史,纪连海讲述了“清朝二十四臣”,“汇聚百家学养,追求大师风范,平和开放的胸怀,通向大众的桥梁”“百家讲坛”一下子火了起来,同时也让中国传统文化在电视节目中展现出无限的魅力。钱文忠对《三字经》和《弟子规》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解读,使传统经典《三字经》和《弟子规》成为市场上教育儿童的畅销书。钱文忠解读了《三字经》和《弟子规则》一段时间,使传统经典《三字经》和《弟子规则》成为市场上教育儿童的畅销书。2009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快乐学习汉学”节目,再次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推向中国人民,引起中国人民的思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的快速发展,市场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物质繁荣,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在当代中国,中国人读书越来越少,唯一的文化学习也趋于功利和消遣。纵观全国畅销书排行榜,排名第一的是以《哈利波特》、《盗墓日记》为代表的消遣小说,以《求人不如求己》、《细节决定成败》为代表的应用书。在每个人追求成功的背景下,人们的心越来越空虚,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发达国家的自杀率和枪击案率急剧上升,反映了冲动、混乱、功利主义金钱充满耳朵,占据心;所有生物争夺利润,随波逐流,烦恼,睡眠不安,吃不好,给社会进步带来难以想象的危害。我们不禁要反思,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每个人怎么了?经过反思,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发展,文化没有同步发展,我们的社会“生病”;追求物质的压力太大,我们每个人都放弃了精神文化的需求,思想基础薄弱,双手的不平衡使我们每个人都“生病”。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1988年,7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和平、发展、环境、民族、宗教、信仰等一系列国际问题。物理诺贝尔奖得主、瑞典汉内斯·阿尔文教授在讲话中说:“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和发展,他们必须回到20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①。“事实上,随着人类共同挑战的增加和“文明冲突”的加剧,各种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转向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孔子思想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和谐和平的方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的消息传开后,一些专家表示,设立孔子奖可以促进孔子思想的传播,孔子思想本身具有《纽约时报》的要求,对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孔子研究主编、山东大学教授蔡德贵认为,在21世纪,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战争、社会冲突、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几乎都属于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思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和谐为贵”,和谐而不同,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对建设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经济快速发展、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外国文化不断侵蚀我们的文明。多年来,教育体系重视“人才”而不是“道德”的缺陷,导致中国人民的民族文化基础过于浅薄和贫穷,导致整个社会普遍冲动。为人立世,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优秀的品德。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应该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建立传统的“中国精神”——“彻底用心生活”,“一种生活的感觉,既不是来自身体器官的感觉,也不是你想象的神经系统的激情,而是来自我们的天性,也就是心灵的激情,或者也可以说是人类爱的感觉”,生活在心灵和情感中,变得更加聪明,“被称为真正的人类智慧”,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自强不息”、“仁者爱人”、“杀人成仁,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学而不厌,教人不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同时具有成人的理性和孩子单纯的心灵,巧妙地将这种灵魂与理性结合起来,辜鸿铭将此简单概括为:“宁静祥和的心态”。②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不屑一顾,认为没有实际意义!说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四书五经,我很反感。我认为那些是糟粕,是愚弄人民的东西,是统治阶级愚弄人民的工具!看到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被我们自己如此轻视,除了悲伤,我们更不耐烦。这种情况不能怪我们的中国人。最根本的原因是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孔孟思想在2000多年来一直被歪曲。许多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只是孔孟思想。事实上,孔孟思想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中国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相对稳定的文化形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示。这一思想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力学。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内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文化关系;第二,兼容性学习。虽然中国古代对外交流有限,但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或者以开放的态度实现外国佛教的兼容性,三是学习,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学习风格,以自然为出发点,立足点是自我修养、治理、世界,努力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应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而深刻的内涵。除了这一核心内容外,它还包含了道教文化等其他文化形式。就学派而言,包括孔孟儒、老庄道、六祖慧能禅、孙子兵法、韩非子法术势、鬼谷子战略、黄帝养生之道等。就其学科而言,包括哲学、历史、宗教、文学、礼俗等。就其所倡导的精神素质而言,即仁、义、礼、智、信、忠、孝、孝、节、恕、勇、让,这些古代圣贤的思想精髓都体现在各自的经典中。民族经典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载体!因此,作为中国炎黄子孙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读史是明智的,读诗是聪明的。在西方基督教世界里,几乎每个人都必须读一本书,那就是圣经;在伊斯兰世界,几乎每个人都必须读一本书,那就是古兰经;在中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读“四书五经”,读“经史子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告诉我们如何与人打交道;以道教和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与西方大不相同。西方注重离散思维,而中国文化注重归纳和追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
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论语》而言,它的人格修养是一个教训,“危险都有持久的价值”;其政治谈话,“其根本精神,固有自有资助百世而不迷惑人”;因人施教的话,“在学者各自审查自己的个性之所以近,借鉴自己”;对人的批评,“足见孔子理想人格之一”;对孔子的观察和批评,“孔子的全人格可以从各个方面看出”;除部分章节外,全书还有“字字精金美玉,实人类千古不磨之宝典”。《孟子》一书“唱得好,教人们自动扩大人格,成为哲学和教育的永久价值理论;拒绝功利主义,虽然其目的是纠正当时的缺点,但至少在政治和社会学中代表一个真理”。在《孟子》一书中,“唱善主义,教人们自动扩大人格,成为哲学和教育中具有永久价值的理论;排斥功利主义的目的是纠正当时的缺点,但它至少代表了政治学和社会学中的一个真理”。③
“历史学家,以过去的进化,引导未来的进化者。我们这一代人吃今天文明的福气,是为了继续这一文明,增长这一文明,滋养这一文明,也是为了后人不可或缺的义务。”④古人云,不读者鄙,不读历史者鄙,也就是说,不读历史的人,是没有见识,粗俗无知的人。一个人至少应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镜,可以少走弯路,可以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可以用来治国,小可以学会如何做人。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简单实用的做人方式也可以随手来。“古欲明德于天下的,先治国;想治国的,先齐其家;想齐其家的,先修身;想修身的,先正其心;想正其心的,先诚其意;想诚其意的,先致其知,先致其知。物格后知至,知至后意诚,意诚后心正,心正后身修,身修后家齐,家齐后国治,国治后天下平。“(《礼记·大学》)更简单的是“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说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⑤,二十四个字,教会了我们如何在社会上安定下来,取得成功。
众所周知,棋、琴、书画、诗、赋、阴阳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流出的经典如烟海。“仁、义、礼、智、信、忠、孝、孝、节、恕、勇、让”的道德伦理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我们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成为幸福的人,不怕坐在板凳上,不热衷于追求名利,冷静安心,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回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社会稳定,每个人都不争取名利,社会自然稳定,世界和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古代和现代,预测固定数量,了解古代和现代,所有虚假的东西都不容易被欺骗,知道固定数字是许多可能的危险,可以预测或避免,如果不能改变,也可以安全接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化遗产和优雅的感情,启迪我们的情感,打开我们的思想,可以使我们的个性更加健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继承传统文化,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探索自己的思维,学习生活的原则和方法,建立稳定的信念和价值观,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于丹教授说,世界上一定有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条正确的道路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包括民族精神、道德价值和生命意义。⑥中国传统文化以文本书籍的形式总结和传递这一核心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在于它简单而简单,但它是一种微妙的正义,可以穿越时空,使这一核心价值始终生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中国人越来越想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让具有独特价值和持久魅力的民族文化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价值为核心,注重家庭、和谐、稳定,对中国转型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营造学习中国文明的氛围,使年轻一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行为准则和高尚的道德情感。在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有必要深入探索传统文化的精髓,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让我们中国人民努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寻找代表我们民族精神价值的文化,建设背后的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永远站在世界的顶端。
参考文献:①秦桂林:《走进国学,走进你我》②《中国人的精神》③梁启超:《中国近300年学术史》④梁启超:《新史学》⑤明陈继儒:“小窗微记·集醒”⑥于丹:《论语心得》
(本微信官方账号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