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利与弊十篇
2023-12-24190
传统文化的利与弊篇1
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界联系的增强,且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显著。上世纪90年代,国务院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提出了社会信用问题。90年代末,信用中介机构出现,标志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步入了发展阶段。本世纪初,信息披露系统和信用联合征集体系出现,标志着我国信用体系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纵观我国信用体系发展全局,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带领下,不少省市都在信用理论研究和管理办法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全新的尝试,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相对而言,我国信用体系起步晚、发展速度滞后,导致信用体系建设步伐跟不上经济建设步伐。甚至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群众监管,导致信用秩序混乱。加之国家并没有制定相关政策与管理条例加强对信用市场的管理,导致信用缺失现象泛滥。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成长,也会导致危害我国经济健康发展[1]。因此,现阶段,在“一带一路”政策方针引导下,我国应加快与国际信用市场的接轨,并结合我国信用体系发展情况健全和完善信用机构,促使我国信用体系健康发展。
二、我国传统信用文化优劣势分析
(一)我国传统信用文化的优势
我国传统信用文化优势主要体现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三方面。
第一,个人层面。传统信用文化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奠基石。在传统信用文化中,追求日常五伦。无所谓五伦是指五大基本素养,其一,仁。其二,义。其三,智。其四,信。其五,礼。而传统信用文化追求的是诚信,也是个人的基本素质。在具体实践中,它要求每一个社会公民应做到诚实守信,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且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这个责任意识能够引导社会公民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言行一致。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可以通过诚信修养做到责任的明确,进而最终实现“平天下”。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社会信用市场还是日常生活中,诚信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备基本道德修养的关键因素,也是关乎社会稳定和个人事业成功的奠基石[2]。
第二,社会层面。传统信用文化是促使人与人之间沟通与联系的纽带。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交往过程中,诚信是沟通与交流的媒介。一个人没有诚信,会丧失他人的信任,会在社会交际中遇到各种矛盾与问题。诚信思想最早提出者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具体体现在《论语》中。由此可见,诚信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交际与合作的基础,也是促使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准则。
第三,国家层面。站在国家角度,传统信用文化是帮助国家实现“平天下”和“长治久安”的关键点。社会公民需要诚信,国家同样需要诚信。在国家和政府管理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取信于民”的思想原则,这样才能进一步保障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假设各项活动执行与管理过程中,没有诚信就没有群众基础,没有群众基础就无法谈论富强民国。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信用文化中,诚信思想尤为显著,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占据重要地位。与此同时,诚信也是构建诚信体系的基础。
(二)我国传统信用文化的劣势
传统信用文化劣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对自律性过于依赖。在农耕时期,由于生产力和水平较低。社会关系主要以土地和血缘为主,从而形成了一种熟人社会信用体系。由于彼此之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因此更加稳固了这种社会信用关系的约束性和自律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逐步走向转型时期。无论是信用文化依赖的社会关系还是经济基础,都逐步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在社会转型过渡时期,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社会分工,都发生了本质变化。这就导致社会成员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社会关系依赖的自律性缺失。如此一来,无这样不仅会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会大大增加运行成本。
其二,存在狭隘性和等级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过程中,儒家文化的影响较为深远。儒家文化宣扬“五德”,虽然提倡社会的道德礼仪,但是其本质是维护社会封建思想、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因此,传统信用文化中主张的“诚信”思想带有浓厚的等级性色彩。在儒家思想中,“信”是确立君臣父子上下等级关系。因此,信用关系也带有等级性。在此思想背景下,如果再去追求平等与公平,就显得毫无意义。与此同时,在整个社会关系中,主要以家庭和个人为主,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血缘及熟人关系,因此对于亲近的人给予更多的信用。加之信用文化具有局限性,追求的诚信思想范围主要局限于社会伦理秩序,因此较为单一化,不够全面。因此信用文化具有狭隘性。在此种思想环境下,整个社会成员更加亲近自己熟悉的亲人或者朋友,且信任他们、依赖他们。这是导致我国市场经济规模较小和市场经济运行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意见
(一)发扬传统文化的优势
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可知,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文化理念,且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在长期时间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我国传统信用文化体系,该文化体系既是一种历史符号,也是一种民族意识形态,更是一种价值取向[3]。因此我们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发扬传统文化的优势,并站在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等角度思考和探索民族文化历史特点、文化特点、民族习惯、社会信用文化价值观。进而借助信用文化的优势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应合理继承。对于不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文化思想,应选择摒弃,弘扬和普及适合我国经济转型社会的文化思想,比如商德。传统商德包含的思想内涵较为丰富,其主体思想是诚信。具体体现在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另外,和气生财也是传统商德的思想内涵。这些流传下来的话,不仅反映了社会关系与社会经济活动中宣扬的诚信文化,也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转型对信用文化的需求。
在发展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应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推崇传统信用文化,不能照搬传统信用文化和西方契约信用文化,否则会适得其反。我们应站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等角度展开探讨与思考,进而建设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信用体系。
(二)加强文化创新发展
在继承与发展传统信用文化的同时,应加强对信用文化的创新研究,并加强传统与现代信用文化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国家应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并引入现代信用文化理念,结合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现状,促使信用文化体系的创新发展[4]。首先,在传统文化发展方面,我们应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理念,并树立创新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推陈出新。其次,要站在世界角度,树立发展眼光,面向未来。在创新与发展中总结和借鉴国外国家相关信用文化精华,并结合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制定最为合适的发展目标,进而赋予信用文化体系新的内容、新的形式。
(三)个人信用的构建
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开展个人信用建设。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社会诚信奖惩信息平台:建立信用约束监督机制和过错追究制度、责任补偿制度、违规警示制度。逐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完善个人信用体系。我国正在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试点项目,为全社会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引导人们保持诚信形象。要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诚信素质的宣传教育。我们应该从孩子做起,从孩子的智慧出发,以简单的方式开展诚信教育和宣传教育。
传统文化的利与弊篇2
关键词:加油机,防作弊,措施
经营者以前常用破坏加油机的准确度、更换电脑芯片、加装遥控装置等手段来“短斤少两”、偷税漏税以谋取不法利益,扰乱了燃油市场的正常经济秩序,损坏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JJG443―2006《燃油加油机检定规程》中明确要求燃油加油机必须强制安装防作弊系统,自2006年9月8日后,加油站新安装的加油机,必须为防作弊加油机。
由电路模式可知:(1)监控芯片和计量芯片“各负其责”,监控CPU接收计量CPU的油量数据;(2)监控CPU认为计量CPU油量数据的生成是正确的。可是油量数据的生成正确与否却没有得到有效监控。
旧的税控燃油加油机可作弊的地方主要包括:(1)修改计量软件:改变脉冲当量;给监控芯片多发油量数据。(2)传输通道作弊:插入脉冲信号。论文参考。(3)传感器作弊:增加脉冲数;不出油也出脉冲。(4)流量信号作弊:少出油;油回流。论文参考。
旧的税控燃油加油机常用的作弊手段包括:(1)机械作弊:私拆铅封调整测量变换器的机械调整装置,机械作弊易发现,稽查起来也较容易。(2)更换计控主板作弊,既偷油,又偷税。(3)修改计量软件、传输通道作弊、脉冲信号源作弊:一般采用较高层次的技术手段,如:通过后台来控制修改后的计量软件作弊,通过无线技术(如遥控)来控制传输通道或脉冲信号源作弊,这些作弊手段可以做得非常隐蔽,还可以相互间进行组合,技术稽查的难度非常大。
2006年3月8日,国家质监颁布了JJG443―2006《燃油加油机检定规程》,对燃油加油机的防作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防作弊系统工作原理可知:(1)流量信号经过编码器进行变换后,直接转化为油量数据,加密后送给监控微处理器,同时保持原来的脉冲信号不变,发送给计量CPU。(2)监控CPU解析油量数据,并和计量油量数据进行对比。(3)编码器和监控微处理器(即“税控芯片”)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防作弊功能。(4)从源头上防止在
脉冲信号传输环节、加油机主板环节出现的各种作弊行为。
防作弊系统由编码器、RS232接口(转接芯片)和监控微处理器(编码税控芯片)3部分组成。论文参考。
防作弊系统防作弊的有关措施包括:(1)编码器和监控微处理器的双向验证。编码器和监控微处理器必须进行双向验证,建立安全的传输通道。双向验证失败后,监控微处理器将禁止加油机加油,并显示错误信息。双向验证是通过认证算法和安全的认证协议来保证的。双向验证不可伪造。(2)防止修改脉冲当量或增加脉冲数作弊。加油机脉冲当量检测功能的启动是在初始化后,一旦启动脉冲当量检测功能后,每次加油时都进行防作弊检测。每次加油时,监控微处理器对比编码器密文发送的油量数据和计量方发送的油量数据,看是否超出允许的精度范围(规程规定为±0.6%)。发生超差时,记录相关的信息,便于相关部门的事后稽查。规程规定,出现5次超差后,监控微处理器就会锁机,并显示相应的信息。加油机对应的枪就不再继续加油,只有通过重新初始化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处理才允许重新加油。(3)防止换计控主板作弊。加油机脉冲当量检测功能启动后,加油机每次换计控主板,编码器允许最多加3次油。超过3次,编码器会切断脉冲,禁止加油机继续加油。只有通过初始化,该加油机才允许继续加油。(4)防止利用编码器作弊。编码器不可以打开,打开编码器将失效并且不可恢复。编码器和加油机测量变换器间要进行铅封,防止编码器被随意更换。(5)作弊稽查。编码器和税控存储器都保存有每次异常的明细记录,包括加油数据、日期、加油量的偏差等信息。这些信息密文存放,不可修改。只有计量稽查部门用POS计才能读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防作弊系统采用测算脉冲当量的技术,可以控制通过更改脉冲当量(更换计量微处理器)进行计量作弊的现象;采用防作弊编码器可防范通过增加脉冲数来进行计量作弊的现象;采用编码器与税控微处理器双向验证的技术,可防范通过更换加油机电脑主板进行计量作弊和偷税漏税的行为;燃油加油机的防作弊系统,其从加油数据的产生源头入手,充分发挥税控微处理器的作用,使编码器与税控微处理器有机地结合成防作弊系统,有效地防止了通过更换电脑主板偷税作弊的行为,同时控制了通过增加脉冲数和更给脉冲当量(更换计量微处理器)进行计量作弊的现象。燃油加油机防作弊系统的应用,维护了燃油市场的正常经济秩序,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 卢波. 燃油加油机如何检定[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0, (01) :60-61
[2] 李恩泉. 加油机检定应注意的问题[J]. 品牌与标准化, 2010, (06) :26
[3] 王松. 燃油加油机检定小经验[J]. 中国计量, 2010, (02) :116
[4] 黄振宇. 国内外对加油机计量软件安全的监管手段比较[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0, (02) :1-2
[5] 任栋. 燃油加油机因温度影响在周期内计量出现超差[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0, (01) :17,19
传统文化的利与弊篇3
1、因此,调和阴阳,补偏救弊,恢复二者的相对平衡,促进阴阳的平和状态(阴平阳秘),即为中医诊疗必须遵循的总纲。
2、为了补偏救弊,为佛教争得更大发展空间,北宋僧人契嵩在融合儒释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他选择以“孝”为突破口,对佛教的孝道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力图找到佛教与儒家思想的契合点。
4、所有这些替代的组合,构成一个补偏救弊的系统。
5、最后,针对这种大学入学考试方案的不足,本文设想了通过完善本科生转专业制度作为大学统一入学考试的补偏救弊之策。
7、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地补偏救弊,这也是实事求是嘛。
8、苟不自其本页图之,则亦仅能补偏救弊,偷为一时之治而已矣。
11、在教育上,应发挥补偏救弊的功能,对弱势者施予更多的援手。
12、因此,调和阴阳,补偏救弊,恢复二者的相对平衡,促进阴阳的平和状态,即为中医诊疗必须遵循的总纲。
14、认真总结,可达到补偏救弊的目地,更有利于我们的工作。
15、我们要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补偏救弊,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成长。
16、我们的研究成果存在很多错误和漏洞,必须及时补偏救弊,否则将前功尽弃。
17、说明协调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的动态平衡,是临床治疗的根本原则。
18、我们一定要看到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确有补偏救弊之益,但如果认为西方文明已完全丧失了自我更新的机制和能力,身处绝境而有待儒学的拯救,则不免将极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20、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割裂学术之间的传承关系,认识到自己的成绩乃是以前人的成绩为起点,对前人学术补偏救弊的结果,充分肯定了前人的成绩,表现出深刻的朴素历史主义思想。
21、而且,以儒学为传统资源而形成起来的现代人权意识,更会以其独具价值对欧美式的现代人权意识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从而对当今以至未来人类的人权思想与人权事业作出贡献。
22、一代大师,在学术思想上有创辟,彼必具有一番济世救世淑世教世心,而又高赡远瞩,深思密虑,能补偏救弊,推陈出新,发掘出人人心中所蕴藏所要求之一个新局面与新花样。
24、应该说,我国文艺学研究中由价值论倾向向科学论倾向的转换带有某种必然性,就实际情形而论,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是一种补偏救弊之举。
26、其实,问题不在批评本身,而恰恰在于批评观念的不由自主地改弦易辙,虽然有时是为了补偏救弊,但矫枉过正仍然是当前批评的症结所在。
27、这才是真正的人文主义的立场,任何文化都不应该偏离这样的一种立场,一旦如此,则必然要进行文化上的补偏救弊的工作。
29、中医药膳以此为据,巧妙合理的利用五味之偏性以调整脏腑之偏颇,补偏救弊从而使五脏之间恢复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
30、同样,他们力图为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已经成就的现代性补偏救弊所立足的智慧资源也明显是源自于中国传统的。
传统文化的利与弊篇4
1、因此,调和阴阳,补偏救弊,恢复二者的相对平衡,促进阴阳的平和状态(阴平阳秘),即为中医诊疗必须遵循的总纲。
2、为了补偏救弊,为佛教争得更大发展空间,北宋僧人契嵩在融合儒释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他选择以“孝”为突破口,对佛教的孝道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力图找到佛教与儒家思想的契合点。
4、所有这些替代的组合,构成一个补偏救弊的系统。
5、最后,针对这种大学入学考试方案的不足,本文设想了通过完善本科生转专业制度作为大学统一入学考试的补偏救弊之策。
7、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地补偏救弊,这也是实事求是嘛。
8、苟不自其本页图之,则亦仅能补偏救弊,偷为一时之治而已矣。
11、在教育上,应发挥补偏救弊的功能,对弱势者施予更多的援手。
12、因此,调和阴阳,补偏救弊,恢复二者的相对平衡,促进阴阳的平和状态,即为中医诊疗必须遵循的总纲。
14、认真总结,可达到补偏救弊的目地,更有利于我们的工作。
15、我们要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补偏救弊,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成长。
16、我们的研究成果存在很多错误和漏洞,必须及时补偏救弊,否则将前功尽弃。
17、说明协调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的动态平衡,是临床治疗的根本原则。
18、我们一定要看到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确有补偏救弊之益,但如果认为西方文明已完全丧失了自我更新的机制和能力,身处绝境而有待儒学的拯救,则不免将极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20、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割裂学术之间的传承关系,认识到自己的成绩乃是以前人的成绩为起点,对前人学术补偏救弊的结果,充分肯定了前人的成绩,表现出深刻的朴素历史主义思想。
21、而且,以儒学为传统资源而形成起来的现代人权意识,更会以其独具价值对欧美式的现代人权意识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从而对当今以至未来人类的人权思想与人权事业作出贡献。
22、一代大师,在学术思想上有创辟,彼必具有一番济世救世淑世教世心,而又高赡远瞩,深思密虑,能补偏救弊,推陈出新,发掘出人人心中所蕴藏所要求之一个新局面与新花样。
24、应该说,我国文艺学研究中由价值论倾向向科学论倾向的转换带有某种必然性,就实际情形而论,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是一种补偏救弊之举。
26、其实,问题不在批评本身,而恰恰在于批评观念的不由自主地改弦易辙,虽然有时是为了补偏救弊,但矫枉过正仍然是当前批评的症结所在。
27、这才是真正的人文主义的立场,任何文化都不应该偏离这样的一种立场,一旦如此,则必然要进行文化上的补偏救弊的工作。
29、中医药膳以此为据,巧妙合理的利用五味之偏性以调整脏腑之偏颇,补偏救弊从而使五脏之间恢复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
30、同样,他们力图为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已经成就的现代性补偏救弊所立足的智慧资源也明显是源自于中国传统的。
传统文化的利与弊篇5
关键词:传统文化;道德观;诚信考试
一、传统道德观背景下的大学生诚信现状
“礼”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是由中国古代社会流传至今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早在孔子以前就已经有夏礼、殷礼、周礼,在孔子的观念中,“礼”与“仁”是分不开的,曰:“人而不仁,如礼何?”到了战国,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道德规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时代,“礼”是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
目前大学生考试作弊成为又一社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网上流传甚广的一首词,颇能体现大学生作弊之精髓,词曰:“考场风光,千里纸飘,万里眼瞟。望教室内外,风景甚好,交头接耳,互打手势,欲与考官试比高;需来日,看试卷成绩,互喜互贺。惜八股取士,摇头晃脑。死记硬背,甚是苦恼。一代天骄,时代骄子,考试作弊出高招。俱往矣,数风流高手,还看今朝。”更有甚者,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宁愿没人格不能不及格,下联:考试不作弊明年当学弟,横批:一定要过! 面对着大学生形形的作弊手段,我们不禁要问:“天之骄子”如今怎么变得如此让社会不放心?我针对该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的方式及目的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大学生作弊行为不仅有害于作弊者的身心健康、败坏学风,还影响自身的诚信道德培养。在维护诚信方面,在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面对诚信,将报以何种态度进入社会,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我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诚信考试”的社会调查,希望弄够从中分析评价一下现如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为了确保调查的真实性,所有填写问卷均未署名。
(二)调查时间及对象
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间,对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的主要内容及现状
1.对考试作弊的态度
调查表明:对于作弊,尽管没有人赞同,但仍然有47%的同学表示可以接受,35%的同学表示无所谓。作弊问题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能够得到理解与接受,成为一种集体越轨行为,实则是大学生学习风气的败坏,价值观偏转,道德责任感滑坡的体现,这种现状足以引起重视。
2.考试作弊的目的
调查表明:有37%的同学为了避免挂科,35%的同学为了拿奖学金满足虚荣心,还有20%的人因为别人作弊心里不平衡而作弊。通过作弊替代刻苦学习而获得好成绩,说明大学生对学习的艰苦性和作弊的不光彩性没有清楚地认识,同时作弊行为也受到社会、学校风气的影响,功利主义和虚荣心理成为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动机。
3.大学生考试作弊是否属于道德问题
调查表明:有68%的人认为考试作弊属于道德层面的问题,是诚信危机之一,而32%的人则认为不是道德问题。学生对大学考试评价的转变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作弊行为的道德评估,对于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人们对其道德判断十分重视,会将之归为个人品质问题,但对于不重要的事情人们通常认为无足轻重,也就不再与道德诚信等相关联,而正是这种对大学考试评价的畸极大地支持了作弊的坦然心态。
二、作为辅导员应该如何建立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孟子曰:“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之一。杜绝大学生的作弊问题,首先从根本出发,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意识,道德责任感,只有当大学生自己意识自己作弊的行为是违反道德,破坏道德规则时才能够真正做到杜绝作弊。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必须让他意识到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找个别同学谈话等多种方式说教育感化存在作弊行为的同学。2014年3月26,我在2013级11班的开展了以“诚信做人”为主题的班会,班会期间向同学们讲解了的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诚信,并搜集了古今的诚信人物事迹,比如秦末的季布――“得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黄莆继为守信而求责。在与同学们的交谈中有同学告诉我:“老师,以前我们感觉作弊就是违反学校规定,根本意识不到是违背道德,抛弃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现在不一样了,原来我们大学生也有要承担的道德责任啊。”
我们可以体谅大学生在这个成长,成熟的过程中会犯错误,但是身为辅导员我们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当代大学生缺失道德责任的行为――考试作弊。以我之行弘正气,让工院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责任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作弊是小事,而有失诚信是大事,唯有传承中华传统道德责任感,才能塑造高素质,高水平的工院学生。以下是根据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一)转变老师学生对考试的看法
从大的方面说应改革考试制度和对老师学生的评价方法,评价不应只注重考试的分数,应结合平时的表现和学生老师各方面的突出表现,这样最起码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不是分数高就是好学生,使老师感觉学生的考试分数只是年总评优的一小部分,其他方面的成绩才是主要的。由转变看法到转变做法。
(二)加强自律教育,强化管理
杜绝考试作弊,最重要的还是加强自律,特别是在强化考场纪律管理的前提下,平时加强自律意识的教育。强化考场纪律管理,包括对作弊者予以严肃处理,一定要和平时的教育相结合,而平时的教育,包括自律、尊严、诚信,应当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要端正态度,以身作则,做到真正教书育人,严格教育学生不论在什么时候,考试都不能作弊,考试作弊是可耻的,即养成抵制作弊的良好班风、学风。
(三)加强人格修养,净化学生心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中丰富的道德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四)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意识
每次考试后都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找到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有时甚至是“虚假”的进步,给以赞赏。一点一点的鼓励加上潜移默化的引导,会使学生充满信心,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也会获得成功。
建议中提到的做法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相互交融,不能孤立的分开的,因为造成大学生作弊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相互关联的。要全面考虑问题,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把这些措施落实到日常管理中,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良好的考试习惯,养成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的意识,我们才能有效地从根本上扼制作弊现象的势头,还大学校园一片净土。
总之,让学生明白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将来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考试作弊行为属于道德缺失范畴,每一位学子都是祖国栋梁,他们身上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当代大学生唯有诚信考试,诚信做人,具备充足的道德责任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担负起祖国复兴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育部门户网站.2014-03-26.
传统文化的利与弊篇6
关键词:考风考纪 作弊 成人高考 招生考试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208-01
一、目前我国成人高考考风考纪的现状以及问题
1.成人高校招生考试考风考纪现状
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与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我国自1981年开始推行自学考试这一制度,自学考试一直以严肃严明的考风考纪为社会所知,各行各业的人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鲜少出现作弊现象。成人高考的考试难度比较大,通过率较低。近年来,成人高考中也出现了不少考试作弊等违纪现象,这对成人高考的质量和可信度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成人高考做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民整体文化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因素,这一现象严重大大降低了对成人高考的信任度,因此,我们必须抓出影响考风考纪的根本原因,坚决杜绝作弊等违纪现象的发生,以保障成人高考的质量和声誉。
2.成人高考的管理模式与考风考纪所存在的问题
2.1作弊现象与作弊方法不断增加
在目前的成人高考过程中,利用传统夹带、偷看、传递答案、代考等方式进行作弊的卡片式日益增多,这些传统的作弊方法虽然早就被人们熟知,但想要杜绝这些现象依旧有较大的难度。除了这些传统的作弊方法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科技的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利用手机、作弊笔、针孔摄像机、隐形耳机等高科技设备进行作弊的考生不在少数,这大大增加了监考老师的监考难度,作弊现象日益严重。
2.2作弊人数不断增加
在目前的成人高考中,集体作弊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作弊行为已经有个别个体逐渐发展成团伙式作弊,考生在考前组建好作弊队伍,进行分工合作并制定好缜密的计划,除了社会人员所提供的帮助外,有的甚至连监考老师也参与其中。进行贿赂或者依靠关系让监考老师无视个别考生的作弊行为。这种种原因导致了如今的成人高考可信度大大降低,含金量也大不如前。
3.产生考风考纪受到负面影响的原因
3.1从考生自身进行分析
考试的真正意义是检查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在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考生产生了想要不劳而获的心理,由于自己对参加成人高考的态度不端正,准备不充足,就开始想尽办法寻找考试的方法。除了这种不劳而获的心理外,还有部分考生是想要拿到更高的文凭以换取高薪的工作。而不是想通过成人高考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参加成人高考在这部分考生看来知识他们谋求个人利益的方式之一,因此不愿付出努力,想要依靠作弊来通过考试。
3.2从学校管理与监督方面进行分析
成人高校的考试管理部门对招生考试的考风考纪这方面的重视度严重不足,只满足于进行普通的考务工作安排与考试时间安排,忽略了对考风考纪的建设,放松了对考场的监督防范于管理。除此之外,随着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成人高校的入学要求越来越低,这导致了自学考试所招入的生源质量不断的下降。这使得一部分学校的管理人员与老师不再重视自学考试,对于作弊行为也不予以重视或者干脆视而不见。对违纪人员的处罚也都是避重就轻,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考试的不正之风。
面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作弊产品,考场的技术防控措施却不到位,许多考点的设施设备相当落后,这些设备落后的考点对高科技的作弊行为根本无法招架。
3.3从社会方面进行分析
我国建立自学考试至今已有30多年,社会对成人高考的重视度与关注度远远低于普通高考。各级领导对成人高考也并没有予以重视,组织不够严密,投入力度更是远远低于普通高考。除此之外,监考人员也不愿意参加成人高考的监考工作,由于成人高考的生源复杂,不少老师担心对考试监考过严惹来考生事后的打击报复。
二、严肃考风考纪、加强管理的对策与解决方法
1.加强对成人高考重要性的认知
需要加强对成人高考重要性的认识的不仅仅是参加成人高考的众多考生,主管成人高考的相关管理人员、主考单位以及监考老师等也有待加强。因此,主考单位必须要从公平、公正的角度出发,维护考场公正性,组织诚实守信的成人考试。考生以及主考单位等必须认识到成人考试考风考级的严格性与公正性,杜绝不法分子的恶劣现象。
2.大力宣传成人考试考风考纪公正性
在加强对成人高考重要性的认知的同时大力宣传成人考风考纪公正性也极其重要。大力宣传成人考风考级公正性并加强教育考生遵守考纪考规能有效地纠正成人高考的众多考生的思想并使其能够诚实守信参与考试。考生们在参加考试前必须要了解相关的规章制度,例如考生须知、考场违规现象的处理等等。考生们必须明确利害关系。同样,监考人员和考生一样也要加强宣传和教育,监考人员也要明确自身作为成人高考工作人员必须熟知自身的责任,明确违纪现象的严重性,公平公正地参与成人高考的监考工作。严禁出现工作人员串通考生进行作弊的行为。大力宣传考生或监考人员参与或组织作弊行为的严重性,从而达到严谨参与监考,诚信参与考试的目的。
3.加强对考场舞弊行为的打击力度
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入学门槛不断降低使得自学考试管理人员对考试中遇到的大多舞弊行为视若不见,听之任之。这种现象使得更多考生无法诚信参与考试。因此,加强对考场舞弊行为的打击力度尤为重要。在成人高考监考过程中如果遇上有作弊嫌疑的考生,监考人员必须加以警告。如果遇上已作弊的考生,绝对不能姑息,监考成员应当取消该考生考试资格并按规定进行相应处罚,该考生作弊行为也应当记入档案。考生舞弊行为中如果牵涉到监考人员,一经查实,取消其监考资格并终身不能录用为监考人员,通报各考点。触犯相关法律的更应当依法惩治,杀一儆百。
三、小结
想要端正成人高考的考风考纪就必须从考生自身、监考老师与学校管理部门和社会出发,共同努力。端正考生的考试态度,加强监督与管理,加大惩戒力度,绝不姑息养奸。
参考文献
[1]梁炜. 加强考试管理 严肃考风考纪——省教育厅省监察厅制定系列从严治考措施[J]. 湖北教育,2003,10:6.
传统文化的利与弊篇7
关键词:Google眼镜;传统教育;穿戴式设备;考试公平性;信息安全;
1.引言
高校传统教育中,穿戴式智能化产品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穿戴式智能化产品给师生带来很大的便利,利用电子信息传递的方式代替面对面交流,以方便快捷的方式节约师生交流时间和精力,促使大学的传统教育展现出更深的智慧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穿戴式产品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教学的同时,也给传统教育带来一些麻烦,例如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产品附带的功能所诱惑,出现教师教学被打断、学生课堂效率低,甚至出现考试作弊等不利于教师掌控课堂的现象,师生之间只有教师单方面知识的传播,而无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或者说,学生因为这些因素的干扰无法“接收”完整的信息。Google眼镜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信息化产品,对大学的传统教育来说是一个福音,但,仍然不可避免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受其影响从而影响教师教学,甚至利用其考试作弊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Google公司新的Google Glass进行分析,提出Google眼镜盛行对中国传统大学教育产生的利弊,以及应对弊端对策及方案,以寻求Google眼镜在大学的传统教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创新性的试图通过智能化穿戴式设备的普及以及其对大学传统教育的利弊分析,得到穿戴式智能化产品的使用既利又弊,使用需要一定约束条件的结论,提出针对利弊问题而改革教育模式,加强应试监督及信息安全性教育及密保工作的对策,进而给传统高校教育根据课程情况改革教育模式,正确使用穿戴式智能化产品的建议。
2.穿戴式设备概念
“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如下图)。本文针对教育的课题,选定谷歌眼镜为例进行分析。
Google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是由Google公司于2012年4月的一款“拓展现实”眼镜,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集智能手机、GPS、相机于一身。Project Glass利用的是光学反射投影原理(HUD),即微型投影仪先是将光投到一块反射屏上,而后通过一块凸透镜折射到人体眼球,实现所谓的“一级放大”,在人眼前形成一个足够大的虚拟屏幕,可以显示简单的文本信息和各种数据。Project Glass实际上就是微型投影仪+摄像头+传感器+存储传输+操控设备的结合体。右眼的小镜片上包括一个微型投影仪和一个摄像头,投影仪用以显示数据,摄像头用来拍摄视频与图像,存储传输模块用于存储与输出数据,而操控设备可通过语音、触控和自动三种模式控制。显示效果如同 2.4 米外的 25 英寸高清屏幕。是一款增强现实型穿戴式智能眼镜。兼容性上,Google Glass 可同任一支持蓝牙功能的智能手机同步,被称为“鼻梁上的摄录放一体机”。
3.给传统教育带来的益处
对于大学的传统教育,Google眼镜的推行能带来以下好处:
一、智能性
就智能性对师生的益处而言,Google眼镜高于所有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类产品。首先,Google 眼镜解放了双手。如上图过程①中,佩戴者只需通过语音命令打开操作界面,便能查询到所需知识,替代普通阅读过程中用手翻书的过程。再者,Google眼镜非常有利于学生团队的知识研究与实践。以医学类为例,针对一个项目,传统教育要求参与者必须在一个实验室内工作,若其中一人外出,则可能出现其信息缺失导致团体科研失败的现象。这也是为了方便参与者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而Google眼镜则能解决这一问题,佩戴者通过智能开启视频功能,不需要其他视频设备,就能向其他成员展示自己的情况,解决了空间的限制问题。对于信息管理工作,能做到及时、保真的信息传递,将参与者由一个空间释放出来,利于更有效的信息的搜寻、管理及利用。
二、直播性
大学的授课内容,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初高中教师对课本的完全解读,所以对类似于黑板与粉笔的教学用具的需求减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更大程度上依赖教师语言的讲解及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的培养。Google已经开始正式在其MyGlass商店中提供Livestream视频分享应用。安装该应用的Google眼镜佩戴者只需说,“OK,Google Glass开始直播吧。”即可把所见所闻免费分享给其他指定信息佩戴者。如上图过程②,教师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来授课。Google眼镜此项特性能将教学屏幕“移动到眼前”,解决了中国大学教室因为学生多教室大而造成的部分学生无法看见教学屏幕上内容的现象,并且,“解放”了教师的位置,使老师不必固定在讲台上,方便老师走下讲台,更好的与学生交流。
三、便捷性
Google眼镜配备了音控输入设备,佩戴者可以方便的通过麦克风来启动google眼镜,通过不同的口令来启动不同的功能,也可以通过手指来触发相应的功能。佩戴者可以通过口令来启动视频或者照相,最重要的是还可以使用侧面的触摸垫来选择菜单,非常便捷。现在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因为速记能力差,选择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拍下教学屏幕上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以照片的方式达到“速记”的目的。但是很多老师对这个现象“苦不堪言”,一是学生们虽然是在拍屏幕,但是容易给老师造成“学生们在拍我”的感觉;二是照相机的声音可能会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而影响教学质量。而Google眼镜的便捷性,只需要学生们一个轻声的口令或者对触摸板的操控,便可以达到“速记”的目的,老师们也不会被学生们的手机影响课堂了。并且,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浏览上传到Google Cloud的文件,解决了学生在课堂上受单一课本内容限制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引入更多知识,增强教学内容趣味性及丰富性,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4.给传统教育带来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Google眼镜对传统的大学教育来说不是完全有利的。其可能给传统教育带来的以下问题不可忽视。
一、不便教师控制学生注意力
由于每个眼镜投射出的影像只有佩戴者本人能看到,也就是说,老师无法直观获知学生们注意力的集中情况。即使学生在下面看视频,只要装作在认真听讲的样子,老师也是很难察觉出来的,如上图②。这时Google眼镜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的作用,反而“诱惑”着学生逃避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就像是目前存在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手机的发明及更新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然而在传统教育中,却成为了吸引部分学生逃避课堂内容的有力工具。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便无法做到与老师互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考试公平性问题
在大学的传统教育中,对课程内容的考察形式不仅仅局限于闭卷笔试。在一些开卷考试中,Google眼镜的存在可能会成为学生作弊的有利条件。所谓开卷考试,考察的是学生对一些开放性知识的理解,此过程中可翻阅书本,但仍然是要求一个学生个人在面对自己的试卷,不允许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Google眼镜的智能功能与直播功能则为学生在此类考试中作弊中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如上图③,没有认真学习过的同学只需要进入学霸们的视频组观看学霸答题的过程就好了,然后再copy一下,这样一来,中国的传统教育对课程内容的考核形式跟不上教学条件的发展,考核的结果便没有意义了。再引申到大学生的各种资格证考试,若使用Google眼镜,即使没有经过认真的学习,再考试的时候,只要找一下“外援”就好了,这样会混淆大学生的真实能力,毕业后会给就业市场带来混乱,导致用人单位出现识人不清的现象。
三、信息安全性问题
大学的高等教育相对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内容来说,更侧重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具体表现在学生的科研表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在一些科研类项目中,如上图过程④中,学生佩戴Google眼镜可能会在接听电话,查询资料等时不经意之间就泄露了项目研究的数据来源、研究方法等信息,造成信息安全性问题,造成不必要的困扰。一旦信息泄露被他人获知,就可能出现类似的科研项目,不但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也给地区的科研事业带来了可能出现的损失。
5.应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对策
Google眼镜如若利用得当,则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所以Google眼镜是适应高校教育发展需求的。针对其给高校传统教育带来的过度吸引学生注意力,考试公平性及信息安全性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改革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把老师固定在了讲台上,无论是黑板板书还是利用多媒体演讲的方式,导致教师与后排学生的交流少,教师无法直观获知后排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情况。若教师能摆脱这一限制,在教学过程中能与所有的学生做交流,则能有效控制学生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摆脱“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或者,改变教室桌椅布局,使得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或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课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成果(课题报告要求附注小组成员每个人的贡献度),这种情况下,纵使学生佩戴智能眼镜,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也能得到较大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提升。
二、加强考试监督工作
可以说,Google眼镜的大部分功能是需要借助网络才能实现的,若使用屏蔽信号设备断开或者干扰学生所在区域的互联网,学生通过Google眼镜作弊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这是监督方式其一。其二,对一些资格证书类考试,不但要使用屏蔽器类设备屏蔽信号,应严禁考生佩戴Google眼镜进入考场,加强对考生所携带的考试工具的检查力度,最大力度上防止Google眼镜进入考场,造成不公平性问题。
三、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及密保工作
针对信息安全性问题,不但要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力度,也要对Google眼镜的直播接入功能设定密保限制。所谓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力度,则要在学生使用眼镜初期即大力宣传,培养学生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同时,对直播功能进行密保限制或独立空间限制,只有得到空间资格允许或密码认证的佩戴者才能接入直播者的网络观看直播内容,否则无法接入。
6.结论
本文通过对以Google眼镜为例的穿戴式设备的产品性能及优缺点的分析,提出了穿戴式设备影响大学传统教育的影响,分析了其对传统教育有益的一面及有害的一面,具体表现在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过度吸引学生注意力、产生不公平性问题与信息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教育模式,加强考试监督工作并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及密保工作等相关建议。本文关于穿戴式设备对传统教育影响的结论,对如何在传统教育中引入并利用智能穿戴式设备,以提升教学质量,便捷师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凯鹏,张德珍,崔皓,Google眼镜产品及其专利布局分析,2014-01-16
传统文化的利与弊篇8
关键词: 大学生 考场作弊 防治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考场作弊现象日趋严重,引起了教育部以及各高校的广泛关注。考场作弊风的存在和蔓延,不仅污染了校风,败坏了学风,而且使考试丧失了作为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考场作弊现象违背了考试的公平性原则,严重影响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为选拔人才设置了障碍。为此,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曾多次发文,要求迅速扭转这种不正之风。各高校也积极展开行动、采取各项措施,但作弊之风并未被遏制,反而愈演愈烈,还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因此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本调查报告以河北省高校在校本科生为主,采用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的方式,抽样调查大学生考场作弊情况。在整理分析各项调查数据与资料的基础上,我深层次地对大学生考场作弊形式、原因和防治对策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展开调查,并总结出大学生考场作弊的新趋势,结合大学生考场作弊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规避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建议和对策。
一、大学生考场作弊形式特点
考场作弊现象自古有之,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查显示当前考场作弊形式仍以翻书、夹带纸条等传统方式为主,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和特点,其中以作弊类型多样化和手段高科技化为主要趋势。
(一)类型多样化。
调查所例举的8种作弊形式①,在考场的使用频率如表所示。
不难看出,传统的夹带纸条、翻书、交头接耳仍占据主要途径,但与以往不用的是出现了新的作弊方式。结果显示,70%以上学生认为最直接的,以及身边出现最多的作弊方式仍然是夹带纸条、交头接耳等传统方式。因此种作弊方式作弊成本低,可以单独完成,不需要求助别人,且隐蔽性较好,往往容易成功,学生可以视现场监考力度的大小选择是否行动。因此,监考老师的技巧、水平、责任心,以及巡查的力度,成为学生作弊的重要参考因素。
(二)手段高科技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考场作弊手段的高科技化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运用无线耳机等高级电子作弊仪器正“引领”着高校作弊形式的“潮流”。通过无线电或隐形文字传输信息到特制的手表、眼镜等常规物品上或镶入耳中的微型晶片中,隐蔽性极强,很难被辨别识破。调查中30%的大学生表示曾打听过最新的无线耳机等高科技作弊仪器,询问其使用方法与成本,并表示希望其使用的成本越低越好。毕竟多数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是需要综合衡量考试作弊的风险、成本的,无线耳机等高级电子作弊仪器的使用成本越高意味着使用频率越低。只有在国家的过级考试等相对重要的考试中,考场管理严格,监考老师监考力度加大,传统的作弊手段相对受限的情况下,许多人会考虑花较高的成本,采取更隐蔽的手段来达到考场作弊的目的。
二、大学生考场作弊原因
大学生考场作弊原因错综复杂,既有主观因素的驱使,又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以下主要从社会、学校、个人自身三方面因素加以分析。
(一)社会因素。
1.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法治建设相对滞后,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道德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大多数人的道德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把诚信作为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不受其影响。为了拿到学位证和各项荣誉,尽可能创造完美的大学记录,一些学生不惜铤而走险,以提高考试成绩,达到顺利通过或考取高分的目的。
2.单一、不完善的社会评价体系。
无论是社会还是各大高校在人才衡量的标准上,都普遍重视学历,侧重于考试分数。上至各国家机关,下至各企、事业单位,在录取人员时,普遍把学生的学业成绩、资格证书作为衡量人才的硬指标,判断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而对其内在道德品质、个人素养等却很少加以考核。这种唯分数论、唯证书论的社会评价体系,必然诱发一些大学生急于求成的心理,试图通过考试作弊达到目的。
3.与日俱增的社会就业压力。
受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大学生要想在毕业后找到一份较理想的工作,不得不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调查显示70%左右的学生作弊的首要原因是不挂科,因为一旦挂科,可能就与大学各项荣誉失之交臂,甚至影响学位证的取得。而25%左右的学生表示,作弊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能争取到国家奖学金或学院各项奖学金,为将来的就业增加筹码。
(二)学校因素。
1.考场作弊课程的规律性。
就作弊课程类型分析来看,在国家英语等级考试、专业课考试、公共课、选修课、文史类考试当中,专业课考试作弊人数最多,占所有作弊学生数的46.4%。其次是文史类考试,占34.4%,两项共占所有作弊学生数的80.8%。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学生作弊人数呈上升趋势。专业课和文史类考试课中考试作弊人数较多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这类课程学习难度大,要求高,不易掌握;二是部分教师教学模式陈旧,教材老化,授课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三是这类课要求背的东西相对较多,在考试中作弊的回报率最高。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作弊率呈上升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的变化,对学生在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的考核更加全面,难以通过;二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英语四、六级有了明确的要求,英语四、六级证书作为一个硬性条件将许多学生拒之门外。为了顺利就业,部分学生不得不铤而走险去作弊甚至买假证书。而在理工类考试中作弊人数较少的原因则由于是这类考试类型灵活,要求记忆的东西相对较少,需要自己演算或证明,平时按时上课,加强练习,考前认真复习,才能及格或取得好成绩,作弊与否对考试成绩的作用不大。
2.监考不严、处罚力度不够。
考场中部分教师监考不严、责任心不强,客观上助长了学生作弊心理的产生。各高校虽然都建立了有关考试工作的管理制度,制定了考试违纪处罚条例,但往往是抓典型,处罚力度不够,对学生作弊的处理大都也避重就轻,放任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预防和控制考场作弊行为的难度。
3.高校诚信教育不足。
各大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从而赢得良好的社会口碑,往往将重心放在学生的成绩和就业指导等实在的东西上,对学生诚信教育的关注和投入都较少,导致学生普遍缺乏诚信意识,这也是考试作弊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追逐高就业、高分数的大环境下,学生大多唯分数和证书马首是瞻,而忽视了诚实守信等内在道德品质的修养。
(三)个人因素。
1.考场作弊学生的规律分布。
从考场作弊学生年级分布看,大三学生作弊人数最多,占所有考试作弊人数的一半,其次为大二、大四,大一最少。可能存在的原因:第一,刚进入大学的大一学生,面对学校庄严肃静的新环境,大多数是心生畏惧的,不敢轻易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再加上入校时学校普遍集体组织新生学习了《学生手册》并予以考核,工作的全面和深入,新生对校纪校规有了普遍的了解,遵守校纪校规的观念深入人心。而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学校在上述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有所放松,加上学生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与环境熟悉后,有了一定的应对方法,部分学生的校纪校规意识也开始淡化,自我约束力下降,考试作弊人数猛增。对大四学生,学校将重点放在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和文明离校教育,考试作弊率又有所下降,除了那些需要重修重考才能合格毕业并取得学位和未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他们为了取得学位证,不惜孤注一掷。
2.学生自身心理因素。
调查显示,考试作弊的学生多数存在以下三种心理:一是依赖心理,缺乏远大理想和目标,学习上有惰性和依赖性,寄希望于不劳而获;二是虚荣心理,受荣誉与利益心理的驱使,想要给老师和同学留下良好印象,同时想要争取入党、评优等荣誉的机会;三是功利心理,由于毕业证、学位证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各门考试成绩等挂钩,为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故在考试中作弊。
3.错误理解大学生活。
经过三年的寒窗苦读,学生踏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全新的环境、人和事物充斥着整个大学校园,学生的生活重心也逐渐由学习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如社团、人际交往等,一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放松的心态,沉溺于参加社团或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而把大学的根本任务――学习抛诸脑后。
三、大学生考场作弊防治对策
针对上述的特点和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具体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建立诚信制度机制、严格考场管理、改革考试制度四方面加以防治。
(一)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缺乏诚信意识是高校学生作弊的根源。各高校应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在校园里营造一种“人人讲诚信、守信用”的良好氛围,努力构建一个诚实守信的生活环境。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以公平竞争为荣,以考试作弊为耻”的观念,同时严厉惩处并批判各种不诚信守信的行为和观念。此外,高校还应当注意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在结合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80、90后学生新特点基础上,不断探索和研究出符合当代大学生特色的诚信教育模式。
(二)建立公开、完善的诚信制度机制。
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健全的监督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高校应以学校为中心,结合整个社会的力量,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一份考试诚信档案,供全社会监督查阅。首先,该档案要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前提。其次,该档案应独立于各大高校内部,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统一登记管理,以备查考。此外,各高校应定期如实上报该校学生的考试情况,一旦学生有作弊行为,迅速处理,排除干扰,立即以公告的形式向全校公布,随即上报考试诚信档案管理相关部门,以防止个别教师、领导为作弊者说情,写条子、拉关系等。不良记录一旦入档,将在一定的年限内不可更改、去除,但是也要把握好严惩考试作弊的“适度”的问题,处理轻了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学生处理重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对作弊的惩处要达到有效地遏制作弊现象的作用,对作弊的惩处要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对作弊的惩处应适当留有出路。所以档案记录只保持一定的年限,而不是永久保持,给学生一次改过的机会。最后,要加大诚信档案的公信力,使其不仅成为各用人单位在招录人员时的重要参考,而且成为社会衡量此人诚信品质的凭证。
(三)齐心协力,严格考场管理。
考场管理不严、监考力度不大是学生作弊的直接原因。要有效地治理大学生考场作弊这一顽症,全校上下,从领导、任课老师到班主任都必须达成共识,从基础做起,防患于未然。尤其是班主任要将工作做细,对平时学习不努力,缺乏学习动力,经常逃课、旷课或是上网、游戏成瘾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因为他们考试作弊的可能性要明显大于其他学生,经常找这些学生谈话,督促他们平时抓好学习,要和任课老师、家长联系,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与此同时,加大监考力度,严格考场纪律,树立严肃、认真的考场氛围,把学生作弊动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强化考试监督,加强巡考,检查考场纪律和监考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不仅仅对作弊者有一定的威慑力,对监考人员也能起到检查、督促的作用。班主任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做好防范工作:对新生要做好入学教育与校纪校规的普及;对大二学生帮助其合理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树立人生奋斗的目标;对大三学生要重点加强警示教育,协助专业课老师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对大四学生则需要重点关注那些有重修重考、未达到学校既定毕业学时又想就业,以及未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与其谈话、交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四)改革考试制度,降低作弊机率。
问卷调查显示,80%以上的学生希望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改变现有单一的考试模式。可见,考试制度的单一化、模式化也是高校考场作弊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某高校为例,一门考试课的总成绩比例是2∶8,20分的平时成绩和80分的卷面成绩,80%的分数集中在期末的卷面考试上。这样既不利于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又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实践运用。假设将现有的2∶8模式改为2∶4∶4模式,即20分的平时成绩、40分的答辩成绩、40分的卷面成绩,增加一个40分的答辩成绩,即通过写论文、现场模拟一次案例分析或是类似于毕业论文答辩等形式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贯通能力,这样既可以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的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又可缓解最后的考试压力,不仅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融入实践当中,而且能有效地降低考试作弊的机率,从而达到双赢。
总结考场作弊形式特点和原因,不难发现大学生考场作弊现象的复杂性、多面性,需要全社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加以有效防治。因此,有关部门应迅速行动起来,齐心协力扭转考场的不正之风,从诚信教育、考试制度等方面,努力为高校创造一个诚实、公平、公正的考试氛围。
注释:
①例举的8种作弊手段:无线器材、翻书、夹带纸条、交头接耳、手机传递答案、互换试卷、电子词典、替考。
②李红兵.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9).
参考文献:
[1]杨艳艳.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J].考试周刊,2008,(51):4-5.
[2]胡胜良.如何规避大学生考试作弊[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176-777.
[3]李文山.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2005,(4).
[4]高玉峰.对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9).
传统文化的利与弊篇9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手法与特征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篡改输入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计算机舞弊手法,该方法通过在经济数据录入前或录入期间对数据做手脚来达到个人目的。
2.通过篡改文件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会计数据存放在数据库文件中,如果数据文件没有加密,就可直接读写数据,对数据库文件进行非法篡改、删除或复制。
3.通过设置舞弊程序或篡改程序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机舞弊与犯罪,需要有较高的计算机专业技能,隐蔽性很强。
4.通过非法操作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非法操作是指未经允许的人员非法操作计算机系统或合法的操作人员越权操作系统。
5.通过篡改输出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通过非法修改、窃取、销毁输出数据或将输出信息传递给企业的竞争对手等手段达到舞弊与犯罪的目的。
会计电算化舞弊产生的原因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现象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
1.会计软件的缺陷
目前市场上有数百种会计软件,有些单位还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各软件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使用的软件在安全性与保密性上存在诸多问题,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轻易地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场,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都为舞弊提供了便利。
2.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运转。由于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操作人员可能超越权限或未经授权的人员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重要的数据,以达到个人目的。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与控制
1.加强电算化犯罪法制建设
目前,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加以有效控制很有必要。
2.岗位设置与加强岗位管理
手工环境下的岗位牵制原则对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仍然有效。具体而言就是要保证出纳和会计严格分开,经办人员和审核人员严格分开;自行开发专用软件的单位,需要将系统开发人员同操作人员严格分开;还应尽量将操作岗位同系统维护岗位隔离。这是因为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作为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编写者及修改者,有机会了解软件系统运行的内部技术信息。在某种情况下,他们有可能利用掌握的这些知识隐蔽地从事会计舞弊活动甚至进行经济犯罪。
3.严格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包括权限分配和用户名/密码管理两方面,前者决定相应用户对会计数据具有哪些操作权,后者则保证了用户和权限的一一对应关系。权限分配能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用户名/密码管理核心是为用户生成密码以及利用密码来确认不同用户,以保证不会有越权行为。
传统文化的利与弊篇10
[关键词] 高等学校;作弊;反作弊;考试;技防器材
[中图分类号] G42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04X(2012)12-022-05
普通高等学校承担着各种层次、多种类型的考试。有招生入学考试,如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在职研究生考试、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港澳台研究生入学考试等;有常规性的考试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有专业等级考试,如计算机类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外语类的四六级考试、职称英语考试;有职业资格考试,如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咨询师考试等。这些考试工作环节众多、考生规模大、牵涉面广,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一些高校在组织考试时,恶性的作弊案件时有发生,给各高校的考务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加强对作弊手段和途径的研究,并藉此探索反作弊的长效工作机制,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工作。
一、反作弊工作的重要性
1.反作弊是维护考生公平的客观需要。
追求和坚守公平,是考试制度的设计初衷和根本原则。尽管考试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受到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考试制度依旧保留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考试寄托了整个社会对公平的渴求和梦想。考试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考察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水平,受身份、地位、背景等其他因素影响较小。作弊现象特别是泄题、集体作弊等重大作弊问题,损害了那些真正靠实力考试的考生,损害了教育公平,损害了考试的严肃性和公信力,危害性极大。加大反作弊的工作力度,让作弊者无处可逃,方能彰显教育考试的公平和公正性。
2.反作弊是提高选拔质量的重要保证。
考试的目的在于筛选和选拔人才。教育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要想获取教育资源特别是高层次的优质教育资源,就必须要通过严格的资格考核,只有部分或者少数优秀的胜出者才能享受教育资源。作弊者通过投机取巧的不正当手段,掩盖自身真实的能力和水平获得教育资源。由于他们达不到应有的资格或者水平,会影响人才选拔的质量。特别是作弊者通过非正常手段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会对社会和人们生活造成潜在的危害。如不合格人员获得了医师资格,会造成误诊误判,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学无术之徒获得了教师资格,会误人子弟,影响下一代人的教育和发展。
3.反作弊是高校维护良好社会形象的内在需求。
高校一向被视作是学术的殿堂,社会的清净之地。如果作弊特别是影响恶劣群体性的团伙化的作弊事件发生在高校,势必会给高校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严重影响高校良好的社会声誉,甚至会影响到学校招生等各方面的工作。严格考试流程,做好考务工作,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作弊的查处力度是每所高校的应尽之职。
二、作弊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对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作弊事件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形形的作弊行为可以从作弊手段和途径进行归类,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集体舞弊:是指涉及范围较为广泛的大面积的作弊行为。
常见的形式有考务工作人员跟社会作弊团伙内外勾结,前者利用工作机会获取试题,后者负责通过网络等传媒工具兜售试题答案;或者是考点监考人员集体协助考生作弊。这种作弊形式涉及面广,牵涉的人员众多,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2.传统作弊方式:这是历史最为悠久、使用最为频繁、容易模仿复制、技术成本相对较低的作弊方式,常见的形式有夹带小抄、替考、体语传意、传递答案、左右互抄等。
这种类型的作弊方式隐蔽性较差,富有监考经验的老师可以通过考生的一些表现,很容易抓出作弊考生。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考生挖空心思作弊,传统的作弊方式也开始更新换代。譬如替考一般是找另外一名代替考生本人,混入考场答题。在近年的监考中,我们发现替考方式发生了转变,即和考生本人同时报考参加考试,如果在同一个考场(特别是座位相邻),两者会互写对方的姓名和考号以达到作弊目地,若非特别留意监考人员很难发现。
3.高科技作弊:是指作弊团伙利用现代高科技器材组织考生进行大规模作弊的行为。
其作弊流程为:作弊人员以考生身份参加考试,从事偷题活动。在拿到试卷后,偷题者迅速用摄像机或扫描仪获取试题内容,然后通过无线传输系统将视频图像传递给场外的接收者。场外接收到试题后,作弊团伙迅速组织分工做答案。作弊团伙又利用传输系统将试题答案传入考场,作弊考生通过隐形耳机、LED信号接收器等工具接受音频或数字信息,完成作答。从试题答案的传送形式看,作弊工具主要有图像类、语音类和数据类三种:
第一,图像类作弊工具:主要用于从考场中偷取试题,窃题人员用微型摄像机(无线针孔摄像机、钢笔式摄像机、口香糖式摄像机、纽扣高清摄像机等)、微型扫描仪(如全球最小扫描仪DocuPen 700)等图像设备获取试题内容,然后利用无线微波视频传输发射器传入场外。场外人员用接收器获取模拟信号,并用摄像机、电脑等设备转换为数字格式后打印。
第二,语音类作弊工具:主要是隐形无线耳机,一般有三种制式。一是无电源式磁共振耳机,耳道内的耳机只有黄豆粒大小,这种耳机需要配合磁天线、电池组、耳机使用,其中天线和电池组一般利用对讲机、小灵通、手机改造而成。二是电源式磁共振耳机,该类型耳机与纽扣式电源结合在一起,所需要天线的体积很小,可以在衣服、文具等不显眼的地方伪装。或者采用蓝牙技术无线传输信号,天线可以藏匿在考场外的窗户、垃圾桶、厕所等处。三是骨感耳机(骨震耳机),常见的口含式骨感耳机利用口腔与中耳道相连的咽鼓管传送声音。最先进的骨感耳机用耳机紧贴头部骨骼,利用骨骼震动传声,这种耳机一般将骨震扬声器、蓝牙接收模块、感应充电模块、锂电等元件集合在一起,可长距离传输声音,并且音质清晰,噪音很低。
第三,数字类作弊器材:这是近年开始兴起的新型作弊工具。语音类作弊工具需要随身携带接收器,长时间开机听答案,漏听后不能回查,很容易被无线电监测干扰和监考人员发现,失败率较高,而数字类作弊器材可以克服语音类作弊器材的弊端。数字类作弊器材一般由接收天线、内存、LED显示屏、电池等四个部分组成,场外人员利用安装在电脑上的软件通过发送器传输答案,场内接收器接收信号后写入内存,作弊考生可以随时翻看答案内容。这类作弊器材经常用橡皮、手表、眼镜盒、文具、书写垫板、口香糖等来隐蔽伪装,从而逃避监考人员的检查。
三、反高科技作弊的技防器材
尽管作弊的方式和手段千差万别,但如果从现代信息论的角度抽象分析作弊流程,我们会发现作弊无非要经过获取信息、传递信息、接收信息三个环节,偷取试题和将答案传入考场是两次方向相逆的信息传递过程,信息以文字或者声音的方式传载。
反作弊工作的任务便是对信息传递过程进行拦截、干扰、阻断,并查找考场内外的作弊人员。为了克制高科技作弊工具,一些科研机构和生产厂商研制了反作弊的利器,主要有:
1.“身份证识别仪”。采取TypeB非接触IC卡阅读技术,读取身份证内的RFID芯片,并通过显示终端读出姓名、身份证号码、相片信息。用来鉴别身份证的真伪,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二代居民身份证,主要有手持型、联机型、联网型三种制式。
2.手机信号屏蔽仪。屏蔽仪在工作过程中以一定的速度从前自信道的低端频率向高端扫描。该扫描过程可以在手机接收信号的过程中形成乱码干扰,手机不能检测出从基站发出的正常数据,使手机不能与基站建立联接。手机表现为搜索网络、无信号、无服务系统等现象。最新型的屏蔽仪可以有效控制CDMA、GSM、DCS、PHS、3G(TD-SCDMA、CDMA2000、WCDMA)等不同频段的网络,屏蔽半径一般在20米以内。
3.隐形耳机探测器。利用耳机传输音频作弊是最为泛滥的作弊手段之一,市面上针对耳机作弊的反作弊器材较多,常见的有“作弊克”、“监考大师”、“电子狗”等。工作原理为发现功率微波和磁场后,根据信号的强弱判断接收音频设备的距离和方位,从而查找出作弊者及其佩戴的隐形耳机。
4.手持式金属探测仪。探测仪可发出一定频段的电磁波,当遇到金属后会发生电磁感应,金属内会产生电子涡流,电磁波的功率会发生变化,内置的蜂鸣器会自动发出报警。手持式探测仪携带方便、敏感度高,可探测作弊考生身上携带的隐形耳机、LED信号接收器等。
5.移动无线电监测车。该设备一般归各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管理,近年来在四六级、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大型考试中用来反高科技作弊。监测车可利用强大的天线探测考点周边区域的各类无线电信号,截获异常信号、调制解码,可对特定信号测向定位并实施干扰屏蔽。监测车可以方便精准地发现、定位、跟踪场外作弊人员,切断信号传输,屏蔽范围广,功能强大,是反作弊的锐器。
在监考过程中,我们发现作弊工具的升级换代速度快、隐蔽性越来越强,甚至出现了反作弊工具。针对隐形耳机探测仪,作弊团伙开始使用报警器中常用的水银开关来控制耳机的关闭,逃避反作弊仪器的监察。电子对抗战中用到的定向天线、猝发加密电波等手段也开始在作弊中应用。考试作弊是一种存在并且会长期存在的现象,各考试主管部门应该探索反作弊的长效工作机制,做到提早预防、及时发现、有效阻断、严肃处理,让作弊考生感受到巨大的震慑力,尽力将作弊的危害性降至最低。
四、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反作弊工作机制
(一)成立专门的考试管理机构,逐步实现招生和考试的分离
从各高校现行的考试管理体制来看,考试主要是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来承担的,如教务部、研究生院、网络中心等。这些职能部门往往还承担着其他工作,在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都相对有限。随着考试种类的日益增加,考务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要求也日趋迫切,反作弊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反作弊器材价格较高,一般都在千元以上,如果考场数量众多,设备方面的投资会很大。并且,考试分散管理很容易导致这些器材使用频率很低,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各高校可以探索建立专门的考试管理机构,该机构可以研究各种作弊手段特别是高科技作弊工具,提出有效的防范性措施,提高反作弊能力;可以集中有限的物力财力,添置反作弊器材,加大对作弊的查处力度;可以提高考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确保考务安全;可以减轻相关部门的工作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考务风险。厦门大学等少数高校已经尝试探索建立考试中心,专门从事考试管理工作,收效明显。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考员队伍
各种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作弊手段,最终还是需要监考员来发现和查处。这就需要一批监考经验丰富、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强、具有正义感、勇于抵制现象的监考员。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考员队伍,对于提高考务管理质量,维护考试的公平和公正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在三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做好监考人员的选聘工作。要吸收选聘那些熟悉考试流程、作风正派、原则性强、认真负责、无直系亲属报考的人员加入到监考队伍中来,建立一直素质过硬、经得起考验的监考员队伍。二是对监考人员的培训工作高度重视。通过考前培训,让每一位监考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了解相关规定和要求,掌握工作规程,熟练业务操作。三是强化对监考人员的考核工作。对于工作负责的监考人员应通过合理的方式予以表彰或者奖励,对于那些的监考员应建立“黑名单制”,取消其从事监考工作的机会,对于那些造成重大工作失误的可给予相应处分。
(三)完善考务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规范工作流程
要对试卷的命题、审题、印制、运输、保管、分发、交接等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逐一排查潜在的风险点和盲区,对于可能会影响考试的潜在问题要坚决予以纠正。在试卷印制、保管等环节要做到两人以上在场、互相监督。试卷保密室须建在二楼以上的套间,要做到“二锁、三铁、四防”,并要安装摄像头,实施全天候监控。试卷印制、清点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两遍以上的复核,减少出错率。在监考环节,可以采取轮监制度,避免考生和监考员的里外串通。此外,要跟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联动,做到全程跟踪检查。
(四)与公安等相关部门进行协作,利用行政和法律力量对团伙作弊案件进行处理
当前作弊已经呈现出流程化和产业化的趋势。犯罪团伙组织作弊的目的在于盈利,作弊团伙需要通过一系列比较隐蔽的形式进行宣传,才能吸引一定数量的需求群体来确保盈利。考前,各高校的布告栏中会贴满大量关于作弊的信息,这是查找作弊团伙的有效手段。高校应积极会同公安执法部门,对作弊信息和线索进行搜集与甄别,在掌握确凿证据后,重拳出击,坚决将犯罪窝点予以取缔,对于器材的生产者也给予严厉惩处。综合全国各地报到看,打击作弊犯罪团伙是很有成效的,但是在对犯罪团伙进行惩处时往往面临着法律依据不足的尴尬。在进行短期拘留、没收器材、说服教育后,相关人员便会被释放,并没有受到严厉惩处。结果导致“野火烧不尽,考试便复生”,作弊犯罪团伙禁而不绝,频频作案。
(五)加快《考试法》的制定和出台步伐
当前,国家和学校各个层面都在强调诚信考试,但这种诚信是建立在个人自律和自我道德约束基础之上的。考务工作人员和考生在考前只需要签订一份“责任书”,该责任书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不产生强制性的约束力,实际上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其实,机会成本和收益分析是试图作弊的考生重要的权衡因素之一。当机会成本高于收益时,考生就不敢贸然跨越雷池;当收益高于机会成本时,考生就会抱着侥幸的心态铤而走险。对作弊者处理缺乏应有的法律依据,是舞弊者能够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没有专门的法律,在出现重大作弊案件时,只能按照刑法中的泄漏国家机密等罪名来定案,难以解决考试实践中错综复杂的问题。法律是确保考试公平最为重要的防线,国家出台一部针对各类考试特别是部级组织的教育考试的《考试法》是必要的。在《2004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教育部首次提到“全面启动《教育法》的修改工作”。此后,教育部每年的工作重点都会提及《考试法》。可见教育部和法律制定部门已经意识到《考试法》的重要性,我们也盼望这部法律早日出台,使考试工作及各种查处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李世成,.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研究生考试无线电管理保障工作随想[J].中国无线电,2009,(2).
[2]刘海波,杨祥.高科技考试作弊手段及预防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
[3]宋慧宇.群体性考试舞弊行为的防范与惩治机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22).
[4]许溪沙,张散,王冬梅.高校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建设,2007,(4).
- 上一篇传统文化教案
- 下一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通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