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heyongzhong2023-12-24121



原标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具有儒家、道家等多元文化。


中华文化是一种多元共生的文化体系,可以称之为“多元一体”。


中国文化:多元化、包容性


中华文化有两个特点:


一是多样性,儒、释、道三种思想同时发挥作用,表现出多样性。同时,中国文化的起源也是多样化的,除了北方的黄河文化,还有南方的长江。


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起源是青海省巴燕喀拉山。在思想方面,孔子和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而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是长江文化的代表。有趣的是,《诗经》是黄河流域文化的诗歌代表,是现实主义最早的文学来源,楚辞和《离骚》是长江文化的诗歌代表,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最早来源。





长江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在成都郊区的广汉上游,出土了三星堆青铜器,造型极其奇特;长江文化的中游是楚文化的地区;在长江文化的下游,如浙江的良渚文化区,出土了大量的玉石。闽南文化区和岭南文化区都离不开长江文化的主脉。黄河和长江“两河”文化的伟大力量将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大部分地区聚集在一起。


第二,包容性。中国文化是一种多民族文化,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没有宗教战争。原因是儒家思想不是宗教,而是宽容。吸收能力强的中国文化不排外,即使是偏远的偏远地区。面对不同的文化和奇装异服,我们可以采取欣赏的态度,而不是嘲笑。


这里有一个概念:多元化。众所周知,多元化是指中华民族。中国是一个大包容的概念。中国有50多个不同的民族。事实上,在古代,中国有更多的民族,但它最终被统一为中国的多元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现代意义


我们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我们也经历了现代贫穷和对外交流的羞辱。中国的现代化是一段艰难的旅程。我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梳理出一些价值观,尤其是它的最高经典。这些价值观属于具有永恒价值的概念。它们不过时,不仅适用于历史,也适用于今天,不仅适用于中国人,也适用于世界各地的人。


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价值观是“六经”。所谓“六经”,就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时期,六经的文本存在于孔子之前。有人说“六经”是中国特有的最高文化形式,也有人说它是中国人民建立国家和生活的基本精神基础。“六经”的基本价值道德是中国人民一直应该遵守的精神道德。


一、是诚信


诚信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所以孔子说“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也”、“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孟子说,“朋友有信”。《论语》、在《孟子》中,把“信”放在很高的位置。


“诚”,“论语”、《孟子》讲得很多。但《中庸》、“大学”讲得特别集中。“诚”是“天之道”,“中庸”认为、正是“事情的开始,不诚无物”。以“诚”为天道和人道的核心问题。“大学”讲“正心”、“诚意”。人的人格修养,内心总有诚意,外面才有信心。所以《易经》乾卦“文言”说:“忠信所以进德也。还说:“修辞立其诚。”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是心理学的代表。一个向他学习的人在离开前说:“我和我丈夫学习了这么多年。我丈夫有什么重要的话要告诉我吗?”


王阳明说:“立诚。”


学生说:“天上地下古今中外,我们面对的事情太多了,这两个字够不够?”


王阳明又说了一句:“立诚”。


同学们又问:“够了吗?”


王阳明说:“够了”。


李成,这是生活的基础。诚信是“六经”中最基本的价值观。它不会过时,它将永远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精神核心。没有诚信,说花哨的话,做花哨的事是没有用的。


二、是爱敬


“爱”是《孝经》中的一句话。《孝经》第二章引用孔子的话:“爱亲人,不敢恶于人;尊重亲人的人不敢比别人慢。爱敬于事亲,德教加于百姓。”


“尊重”自然包括尊重他人、老师和长辈,但它的哲学意义不是对他人,而是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的“庄严”。“尊重”是人们内在性格、性格和本性的精神安定之地。


中国文化的一些重要价值观,其精神价值核心,许多都与“尊重”有关。比如“孝道”。孔子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能养”就是“孝道”,如果“能养”就是“孝道”,那么狗和马也“能养”,“不尊重,为什么不呢?”


不同之处在于,人的“孝”是以“敬”为目的归来的。因此,人们把对老人的“孝”称为孝顺,称为敬老。


如果中国传统社会不孝敬父母,就没有资格当官。所以有句话叫“忠臣孝子”。忠于诚实的人必须孝敬父母。只有孝敬父母,才能成为忠于职守、善待世界的贤者。


传统社会最大的礼仪是崇拜天堂和祖先。前者是朝廷礼仪,后者是家庭礼仪。崇拜天堂和祖先是为了表达对崇拜对象的爱和追求远方的感情。孔子说:“祭祀上帝就像上帝一样”,这意味着当你祭祀上帝时,你应该相信上帝在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祭祀时有一颗真诚的心。礼物记录•祭统》:“诚信之谓尽,尽之谓敬,敬尽之后事神明,这祭之道也是。”


礼仪是文明的指标。文明与不文明的重要区别在于文明需要礼仪。如果没有“尊重”,所有的礼仪都不值得一看。礼仪的精神核心是“尊重”一词。所以《孝经》说:“礼物,尊重。”


“尊重”可以高昂地建立个人生活的精神。“尊重”是一个具有终极意义的价值观,已经进入了中国文化信仰的维度。“财富不能淫秽,贫穷不能移动,力量不能屈服。”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精神,内心的庄严是不可改变的。无论你处于什么职位,遇到什么问题,你都可以妥协,但内心的尊严不能被夺走。


在《红楼梦》中,有一个叫鸳鸯的女孩为贾的母亲服务。贾赦看到孩子很漂亮,想娶她为妾。她坚决不同意,甚至做出了一些极端的举动。后来,在贾的保护下,贾赦最终没有成功。可以看出,一个女仆,她内心的尊严和庄严,是如此的不可战胜,这是她内心的一种价值信仰。


三、是忠恕


“忠诚原谅”也是孔子的思想。忠诚是对一个人和别人关系的描述。你和别人交朋友,保持忠诚的态度,是你交朋友的条件。曾子说:“夫子之道,忠诚原谅!”


“忠”和“诚”可以互相训练。诚者必忠。孔子的道德法令是“主忠信”。弟子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居处恭敬,执事敬,忠于他人。“忠诚”是一种永恒的价值观。“忠”与“敬”有关,孔子说君子有“九思”,其中两思是“言思忠,事思尊”。“言忠信行敬”,即使到了不同的民族、国家,也可以开放;相反,即使到了自己的家乡,也行不通。


子贡问老师:有一种道德观念需要一辈子坚持。是什么?


孔子回答说:“原谅”。“原谅”就是设身处地,心比心,换位思考,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如果你用这种态度处理你和别人或朋友的关系,和主体在一起


除了别人的关系,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了。


西方思想界对“原谅”和“你不想做什么,不要对别人做什么”的概念有很高的评价。他们说这个价值观是人类的道德法则,属于所有人。从这个价值观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美。


四、是知耻


“好学近知,实践近仁,知耻近勇”,这是《中庸》中的一句话。修养应该从“知耻”开始。中国文化是一种注重经世致用的文化。他注重实践。说空话不行动不是中国文化的特点。


“耻辱”的概念是独一无二的。当你遇到尴尬的事情并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时,你会感到内疚和羞耻。“羞耻”实际上是人类的文明指标。人类文明的表现之一是羞耻,也可以称之为“羞耻”。


孟子说:“没有同情心,没有人;没有羞耻心,没有人;没有辞职的心,没有人;没有对错的心,没有人。”同情心,是无法忍受的;辞职的心,是文明和礼貌的;是非的心,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羞耻的心,是“羞耻”。


孟子说,这四个方面是人的“四端”,也就是生活的开始。如果你是一名士大夫和官员,你可以感到羞愧和羞耻。明代大学生顾炎武说:“诚实,建立一个伟大的节日。”因此,“诚实的耻辱”是人类的基本价值观。


如果我们想谈论当代社会的共同价值,我们应该是礼仪、正义和耻辱。“礼仪和耻辱”最早来自“管子”。“礼仪”是文明秩序,“正义”是社会正义,“诚实”是节俭和诚实,“耻辱”是道德约束和自律。管子称“礼仪、正义和耻辱”为国家的“四维”。


五是“和而不同”


中国文化倾向于不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可调和。“和而不同”是中国人面对世界的总体原则,尽管它们可以和平共处。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的史华慈教授提出了一个理论:语言在思维中的作用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不同的文化可以共存、交流和整合,这是中国文化的固有概念。古人说“美是不同的,美是不同的”。西方人还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活个体。世界上有差异,但差异不一定会发展成冲突,冲突不一定会变成你的死亡,但可以交流和对话,然后和解和共存。人类最终会应该是“和解”,而不是“斗而死”。


世间春意盎然,风云瞬息万变,笑谈,笑谈,唤醒蛙声。。。。


即可走进"职业教育部落联盟"——职教人的精神家园!


会 讯:


第二届全国电子商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现代学徒制实践培训峰会


2017.7.13-16 浙江义乌



责任编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