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023-12-24159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传统文化是一种传承的思想观念之流,是一种价值取向,是开启于过去而融透于现在又将延续至未来的一种意识趋势和存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文内涵,而且蕴含着鲜活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当今社会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中心重在人文,这一点以儒家表现最为典型。儒家以仁作为最高价值取向,仁既是儒家人文精神的内核,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道家强调万物各适其性、各顺其情,互相平等、无分贵贱,倡导“平易”、“恬淡”的人生境界;佛家标举“因缘和合”;墨家提倡“兼爱、非攻”,都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人际交往的和谐理念。在当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极为复杂,人与人之间由于立场不同会有差异,事与事之间由于角度不同彼此会有矛盾,如何有效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孔子的“仁学”为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思想资源。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论是儒家的“天人合一”,还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处理的都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以自然为最高法则,做人处事皆以自然为师,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热爱生命与敬畏自然,一直是中国人修养和天性的一部分。当前我国面临非常严重的生态问题,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对工业化过程中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预料不足,预防不利,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人口膨胀、生态失调等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威胁了人类自身生存的条件。在这里,如果把我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用在解决生态问题上,应该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儒家主张在义和利问题上要先义后利,在与人的交往上要讲忠信。这些思想在社会的经济和商业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处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这个伟大的变革中,许多人凭着才干智慧和辛勤的劳动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人则投机钻营,坑蒙拐骗,给市场带来极大的危害,使国家和人民群众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也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在这种形式下,用儒家的经济伦理学说,“见得思义””见利思义””君子以义为上”等道德准则去指导规范当前的商业活动,对建立持续健康快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重要的作用。
不得不承认中国传统文化存在许多糟粕,这些糟粕的存在阻碍着社会的发展。
相信有很多迷信的事情大家都听说过:生病不去看医生,而是请神婆巫汉驱邪;想发财不靠诚实劳动,而是给财神烧香;吃耳屎会变哑巴;小孩玩火会尿床;本命年要系个红绳子;正月里不能理发;小孩子在房间里打伞,就会长不高;上排牙掉了要扔沟里,下排牙掉了要扔屋顶上;吃鱼不能将鱼身翻转,否则会诸事不利;好人上天堂,坏人被打进十八层地狱……迷信算命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它不仅禁锢了人的思想,使人消极与被动,麻木愚钝,给我们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重视等级名分、崇尚权威的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形成了意识形态的高度一元化的倾向,中国历史上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这种价值观的结果,所以历朝历代的帝王都要在思想文化上“定一尊”,要求人们像孔子那样,“祖述先圣之言,不自制作”。这样在中国就形成了“二千年无思想,以孔子思想为思想,二千年无是非,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状况,禁锢了人们的头脑,窒息了人的活力,阻碍了学术思想的繁荣,使人唯经唯上,对“权威”不敢摸不敢碰。
封建社会统治者对所谓贞女、节妇旌表不遗余力。女子的贞操问题是私有制、男尊女卑、性统治和性禁锢的产物,它是和女子所受的压迫和剥削连在一起的,它的虚伪性和不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古代的社会里,三纲五常,禁锢了人性,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自然作为人生的重要一槛的婚姻文化,其繁琐的礼仪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韵味,但每一步都充斥着金钱和物质利益。“男欢女嫁”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所谓的“门当户对”,不知扼杀了多少爱情。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说不尽的优点,也存在诸多不足。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要加以继承,让这些优秀的成分继续为社会主义服务;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我们要坚决抛弃,不能让这些劣质成分继续阻碍社会的发展。而且,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要努力搞好新书目的创作。”传统的东西,只有注入新的内容,才能更好的发展。在不断否定之否定、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继承才是健康的传承,才是科学的继承,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就能与科学完美地相结合,才能结出更加符合时代精神、符合自然规律的硕果。这才是一种科学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这样,中国文化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在世界文化之林永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