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才培训,努力建设一流大学,必须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
2023-12-24192
[摘要]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促进金融大学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从金融学院和大学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其教育现状,结合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金融学院和大学自身的特点,从顶层设计、沟通渠道、教育内容等方面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财经类大学;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的“根”和“灵魂”。加强人才培训,努力建设一流大学,必须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悠久、文明未中断的国家。特色突出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56种民族文化的集合,是一个国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积累,也是一个国家独特的价值观和精神体现。具体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围绕“以农为本”和“以人为本”两大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体系。伦理文化是其最典型的特征。儒、道、佛三大知识体系是其主体和核心部分。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道”应体现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岁月洗礼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具有稳定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优秀”的评价。主要表现为坚持统一、坚持爱国主义的深厚感情、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个人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等。
二、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教育部党委书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两届会议”上提出,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固体项目、灵魂铸造项目和背景项目。如果学生不能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他的生活就会偏离方向”。由此可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和国家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礼仪制度、道德情操等方面。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正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影响下,中华民族才能不断繁荣。其中,思想教育内容丰富,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参考。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取得了重大发展,但仍存在理论研究不深入、理论与实践、理论与传统联系不密切等问题。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结合现行教育体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转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首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大学是知识传播的阵地,肩负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科研创新的任务。文化遗产不同于知识的传播。它是抽象的,需要时间来磨练和积累,反映了受教育者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转化程度,体现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文素质。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财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次,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石。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完善的人格,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成熟的道德价值体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想的道德追求,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济天下”为准则培养的。学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
三、财经类高校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困境
中国传统文化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其内敛的特点,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中处于劣势。虽然近年来中国逐渐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但指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灵魂”,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赋予中华民族顽强的活力。但总体而言,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较差,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严重的功利主义,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被边缘化。自诞生以来,金融和经济大学一直与社会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在人才培训方面,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其应用特点导致学校文化建设趋于功利主义。一些财经类高校重智轻德,过于重视专业课,边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文化基础课,为专业课“让路”。文化课程被认为是专业课程的补充,而不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二)缺乏信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一般。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价值观的高度认同。信仰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信仰的建立,使人们除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外,还能获得精神和文化的升华,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和修养。与其他普通高校一样,财经类高校在学生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缺失。但不同的是,财经类大学生往往更注重经济利益对自身的重要性。有些学生尊重“金钱第一”,奢侈浪费,成为拜金主义者。这种价值取向违背了中国传统教育,特别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约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效果。(三)学科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金融和经济学院都是大专院校。与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相比,其专业设置往往侧重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甚至对会计学、审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学等经济管理学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划分,但对基础文化课程的投资很少,一些金融和经济学院缺乏文化教师和基础文化课程。传统文化的教学机构和人才培训依赖于文学、历史、哲学、人类学、中国文化等学科。金融和经济学院和大学往往没有设置这些学科,有些由非专业教师代替。顶层设计的缺陷严重影响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四)传播形式单一,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创新。目前,大多数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网络渠道获得更多的碎片化理解,高校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日益淡化,传播的主要渠道仍以传统教学为主。在新时代,大多数年轻学生需要更具创新性和吸引力的文化形式,传统的灌输教育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单一的沟通形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内向的文化,不利于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吸收和转化。
四、财经类高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选择
做好顶层设计,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的重点任务。文化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价值观。高校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关于文化,而是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型和创新发展,进一步纠正学生的价值观。财经类高校也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在“说什么”、“谁来讲”、“怎么说”上下功夫。一是优化课程设置,确保传统文化课程的核心地位,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其次,引进专业教师,讲全、讲深、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发挥言行作用。
五、加强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诚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于金融大学来说,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诚信”的意义更为重要。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声誉和地位,以及高校立德育人的成效。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说到“人而无信,不知其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张“达则兼济天下”、“重义轻利”,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义利观对金融类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创新传播渠道,优秀中国
展示传统文化教育与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无疑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但也需要丰富的第二课堂来提高教育效果。通过讲座、文化节日、学生活动等形式展示教科书上的知识,使优秀的传统文化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真正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活、活、火。
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教育地位的熏陶作用
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以学生为主体,浓缩大学精神。校园文化可以通过教育氛围达到教育效果,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难以察觉的作用。财经类高校普遍建校较晚,文化底子薄,以应用型学科为主,大多缺乏浓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校园文化景观入手,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景观中,营造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从精炼大学精神入手,将世界和人民的商业方式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
参考文献:
[1]阅读本系列重要讲话[M].2014年人民出版社.
[2]赵洪恩.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2003年人民出版社.
[3]高宁。教育的演变和文化遗产[M].2008年(47)湖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丹凤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 下一篇雷锋精神在现代的意义与作用